风折枯荷芦苇秋,萧萧鸂鶒上沙洲。
关心满眼江湖趣,何日扁舟得自由。
风折枯荷芦苇秋,萧萧鸂鶒上沙洲。
关心满眼江湖趣,何日扁舟得自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湖畔的宁静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诗人内心的情感。
首句“风折枯荷芦苇秋”以“风”为引子,点明季节为秋天,通过“折”字生动地描绘了秋风中枯败的荷叶和芦苇在风中摇曳的情景,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接着,“萧萧鸂鶒上沙洲”一句,以“鸂鶒”这种水鸟的鸣叫声,进一步渲染了秋日湖面的寂静与空旷,同时“上沙洲”的动作也暗示了湖面的辽阔与自然生态的丰富。
“关心满眼江湖趣”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与感慨,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触动紧密相连,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共鸣。“何日扁舟得自由”则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生活的愿望,与前文的自然美景形成了一种精神上的呼应,使得整首诗既有对现实的描绘,也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秋日湖畔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与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生哲理的独特感悟。
归去来兮,竟别公归,轻帆早张。
看秋方欲雨,诗争人瘦,天其未老,身与名藏。
禅塌吹箫,妓堂说剑,也算男儿意气场。
真愁绝,却心忧似月,鬓秃成霜。新词填罢苍凉。
更暂缓临岐入醉乡。
况仆本恨人,能无刺骨,公真长者,未免沾裳。
此去荆溪,旧名罨画,拟绕萧斋种白杨。
从今后,莫逢人许我,宋艳班香。
小队城南,来踏遍、平陵春色。
迤逦望、秣陵钟阜,郁苍何极。
一片南朝箫鼓地,千年北府侯王宅。
到如今、草绿锦衣仓,成今昔。帐下缚,黄皮褶。
座上拓,黄金戟。论男儿须学,万人之敌。
家世故侯看射虎,江山儒将闻吹笛。
笑军中、缓带惯翻书,当阳癖。
北宋樊楼,缥缈见、彤窗绣柱。
有多少、州桥夜市,汴河游女。
一统京华饶节物,两班文武排箫鼓。
又堕钗、斗起流花风,飘红雨。西务里,猩唇煮。
南瓦内,鸾笙语。数新妆炫服,师师举举。
风月不须愁变换,江山到处堪歌舞。
恰西湖、甲第又连天,申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