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山深绝外喧,三峰直下老云孙。
古声不入唐诗社,泥饮宁知杜酒村。
馈案一真宜晚岁,竹林相醉任多番。
上天下地虽宽大,何物□生偶尚存。
家住山深绝外喧,三峰直下老云孙。
古声不入唐诗社,泥饮宁知杜酒村。
馈案一真宜晚岁,竹林相醉任多番。
上天下地虽宽大,何物□生偶尚存。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中的人物,远离尘世喧嚣,居住在三座山峰之下,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他自比为古音的老云孙,暗示自己超脱于世俗文学社团之外,更倾向于自然与淳朴。诗人提到“泥饮宁知杜酒村”,借杜甫的酒村典故,表达对简朴生活的欣赏,即使只是粗茶淡酒,也能自得其乐。
诗中“馈案一真宜晚岁”表达了诗人对晚年宁静生活的满足,与朋友在竹林中畅饮,纵情欢乐,无论次数多少,都显得自在。最后一句“上天下地虽宽大,何物□生偶尚存”意味深长,天地虽广阔,但世间能与诗人产生共鸣的,唯有这种简单纯粹的生活方式和深厚的情感纽带。
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情淳朴的珍视,语言质朴,意境深远。
闭门六月雨,堆案多诗书。
陆君索我诗,僮仆走且呼。
麾之不肯去,坚卧庭前除。
一朝再三至,我已愧此奴。
空堂展图画,倦眼开模糊。
层楼挟翥凤,倒景凌飞凫。
翠羽色婀娜,金支光有无。
依微动天籁,彷佛闻笙竽。
不知何方境,乍可留须臾。
昔逢沧洲子,云是登瀛图。
如闻六合外,复有真蓬壶。
吾方困炎溽,颇欲超寰区。
自嗟尘凡骨,或与神仙殊。
君家老仙客,被服云霞裾。
仰视园中人,飘飖岂其徒。
当携方平子,共解双明珠。
垂竿拂海月,举手招天吴。
吾能操几杖,欲往不得俱。
惟将作诗意,目送归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