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苦雨后和乔师召喜晴韵四首·其四》
《苦雨后和乔师召喜晴韵四首·其四》全文
明 / 李东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急雨轰雷昼夜同,枕边惊梦起周公。

虚疑矮屋层檐下,如在欹帆卼浪中。

万里山川秋霁合,千家灯火夜愁空。

人间月色清如水,先照琼楼第一重。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喜晴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换与内心的感慨。

首句“急雨轰雷昼夜同”,开篇即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形象,描绘出暴雨倾盆、雷声轰鸣的景象,仿佛整个世界都被雨水和雷电所笼罩,昼夜不分。这种极端的天气变化,不仅在外在环境上给人以压迫感,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波动和不安。

接着,“枕边惊梦起周公”一句,运用典故,借周公解梦的故事,表达了诗人从梦中惊醒,面对现实的无奈与困惑。这里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感,也流露出一种对生活常态被打破后的不适应和寻求理解的心理状态。

“虚疑矮屋层檐下,如在欹帆卼浪中”,诗人通过想象自己身处风雨交加的环境中,将个人的感受与外界的自然景象相融合,营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这一联既是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表现出在极端天气下,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和相互影响。

“万里山川秋霁合,千家灯火夜愁空”,这两句转而描写雨后初晴的景象。万里山川在秋日的晴朗中显得格外宁静和谐,千家灯火在夜晚中闪烁,却也映衬出一种淡淡的忧愁。这里的“秋霁合”不仅指天气的转变,也暗含着季节更替的意味,引发人们对时间流逝、岁月变迁的感慨。

最后,“人间月色清如水,先照琼楼第一重”一句,以月色的清澈比喻人间的美好,同时用“琼楼”象征高雅、美好的事物,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理想境界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社会、自然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

作者介绍
李东阳

李东阳
朝代:明   字:宾之   号:西涯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生辰:1447年-1516年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猜你喜欢

送李伯度归京山

袖中彩笔向谁骄,词赋公家有十杓。

花县客来曾种玉,凤楼人去忆吹箫。

图书半箧归装冷,风雪弥天旅思遥。

行过汉娥留佩处,知君惆怅一停桡。

(0)

寿黎玉涛七秩又一

忆昔铜官踏铁船,令公鹤骨自翩翩。

当时曾许琼华吏,今日真成陆地仙。

四水浮村翻雪浪,双凫随步驾云烟。

烦君为扫矶头石,迟我同看海变田。

(0)

桂郡逍遥楼和谢在杭司长时苦旱炎甚

谁道宜人独桂林,依然炎赫欲流金。

催科暗洒疮痍泪,祷雨愁听鼓角音。

九万抟风堪扇暑,三千击水即为霖。

逍遥楼上重回首,此日图南意转深。

(0)

伯闻宗侯招饯即席赋别

兽炭兰肴酒复清,异乡同调最关情。

谁怜品竹弹丝夜?已奏离鸾别鹤声。

向暖南枝思庾岭,怀人北斗指秦城。

贤书近日多龙种,叹息王孙滞旧京。

(0)

中元夕秦城感怀二首·其二

秦封千里号名藩,帝子王孙玉叶繁。

宾客几人同邺下,池台空说拟梁园。

云阶月户秋先到,九陌三条夜不喧。

谁信古来歌舞地,惟闻砧杵闹中元。

(0)

春晚浴骊山温泉怀古二首·其二

想像霓裳舞罢时,半酣珠汗湿琼枝。

谁吹地底阴阳炭?暖作宫中沐浴池。

烽火昔人同巧笑,霖铃异代共含悲。

被除往事随流尽,莫向西风咏黍离。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崔益铉 傅伯成 刘清之 冯桂芬 唐文治 佛图澄 曹叔远 陈东甫 郑絪 陈去病 胡旦 王季烈 何如璋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