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添锦上几重重,针劄将来不露锋。
佛手分明遮不得,盖天盖地显吾宗。
花添锦上几重重,针劄将来不露锋。
佛手分明遮不得,盖天盖地显吾宗。
这首诗以巧妙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佛教中关于“空”与“显现”的核心思想。通过“花添锦上几重重,针劄将来不露锋”这两句,诗人运用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象来隐喻佛法的微妙与深邃。花朵在锦上增添了几重色彩,象征着佛法的丰富与多彩;而针扎在布料上却不留下痕迹,则暗示了佛法的无形与内在,即佛法的存在并不依赖于外在形式,而是通过内心的领悟和实践得以体现。
接下来,“佛手分明遮不得,盖天盖地显吾宗”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佛手,作为佛教的象征,代表了慈悲与智慧的力量。诗人说佛手虽可遮挡,但无法完全掩盖佛法的真理,这寓意着佛法的普遍性和无所不在,无论是在天空之上还是大地之下,佛法的真理都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同时,这也体现了佛教中“众生皆有佛性”的观点,即每个人内心都蕴含着佛法的种子,只要通过修行和悟道,就能揭示出这内在的真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不仅展现了佛教的教义,也启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佛法的智慧,以及在看似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真理的可能性。
已知成傲吏,复见解朝衣。
应向丹阳郭,秋山独掩扉。
草堂连古寺,江日动晴晖。
一别沧州远,兰桡几岁归。
道之大道古太古,二字为名争莽卤。
社稷安危在直言,须历尧阶挝谏鼓。
恭闻吾皇至圣深无比,推席却几听至理。
一言偶未合尧聪,贾生须看湘江水。
君不见顷者百官排闼赴延英,阳城不死存令名。
又不见仲尼遥奇司马子,佩玉垂绅合如此。
公乎公乎施之掾,江上春风喜相见。
畏天之命复行行,芙蓉为衣胜絁绢。
好音入耳应非久,三峡闻猿莫回首。
且啜千年羹,醉巴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