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柳不连野,乍闻为早蝉。
游人无定处,入耳更应先。
暂默斜阳雨,重吟远岸烟。
前年湘竹里,风激绕离筵。
门柳不连野,乍闻为早蝉。
游人无定处,入耳更应先。
暂默斜阳雨,重吟远岸烟。
前年湘竹里,风激绕离筵。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感伤的情境。首句“门柳不连野”通过对柳树的描述,营造出一种疏离、隔绝的氛围,为全诗设定了基调。而紧接着“乍闻为早蝉”,点出了这份寂静中唯一的声响——早晨蝉鸣的声音。蝉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象征着夏季的到来,但在这里,它却显得格外凄清,因为它打破了诗人心中的沉思。
“游人无定处,入耳更应先”则透露出诗人对流浪者、漂泊者的同情。这些没有固定居所的人,他们的声音也如蝉鸣一般,在诗人的耳边回响,这或许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自由的向往。
“暂默斜阳雨,重吟远岸烟”中的“暂默”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景物时的心境——在细雨中保持沉默,用心感受周遭的一切。而“重吟远岸烟”则是诗人再次吟咏那些遥远的、模糊的东西,可能是对过去的回忆,或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最后两句“前年湘竹里,风激绕离筵”,通过对往年的回忆和特定环境——湘竹里的描述,再次强调了诗人的孤独感。这里的“风激”可能是指风暴,或是强劲的风,而“绕离筵”则表现出一种被隔绝、遗忘的情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声音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感伤,以及对于流浪生活的一种同情和向往。
支筇破晓出南城,古寺凄迷草自生。
几处亭台空锁钥,百年人物尽丘茔。
雕梁语燕应无主,废圃残花似有情。
世事转头皆梦境,浮生何用苦营营。
仙人采玉驱雄龙,列山剖璞青腔空。
因邃为堂曲为室,石乳溜壁光玲珑。
仙归龙去草树长,蔽翳不复人踪通。
指疆买墅下峰下,洗斸务欲险怪穷。
蛇鳞鹿迹尚莫到,安问樵老诸牛童。
古今未得君独得,万景付与由天公。
何当归来敛头角,任从宝气生白虹。
阴溪浅水菖蒲绿,下有虾蟆双眼红。
及时佐酒斫两股,勿使更入明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