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水初烧未减香,秋风如水透罗裳。
低头自刺鸳鸯绣,不道湘帘已上霜。
沈水初烧未减香,秋风如水透罗裳。
低头自刺鸳鸯绣,不道湘帘已上霜。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深居闺中的女子在秋日里的细腻情感与生活场景。首句“沈水初烧未减香”,以“沈水”(即沉香)的燃烧开始,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静谧,香气未减则更添了几分温馨与安详。次句“秋风如水透罗裳”,将秋风比作清澈的流水,穿透轻薄的罗裙,既形象地描绘了秋风的凉爽与轻柔,也隐喻了女子内心的纯净与敏感。
第三句“低头自刺鸳鸯绣”,通过女子低头绣鸳鸯的画面,展现了她细致入微的手工技艺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鸳鸯象征着爱情与和谐,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也暗示了女子内心的情感世界。最后,“不道湘帘已上霜”,意为女子专注于手中的绣活,未察觉到窗外湘帘上的霜花已悄然覆盖,这既是自然界的季节变换,也是女子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外界时间流逝的对比,体现了她沉浸在自我世界中的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在秋日闺房中的一段日常时光,既有对外界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也有对内心情感世界的深刻描绘,充满了诗意与美感。
谁人无一条拄杖,我家收底丑模样。
彻头彻尾节目深,从生至老筋骸壮。
不须修,何须漆,体段自然成个格。
或行或坐尽随身,或倚或携还任力。
抛一抛,卓一卓,三界魔王顿惊愕。
雨云雷电匝长空,展尽神通难揣摸。
有时收,有时用,纵夺临机恣拈弄。
傥蒙上士入门来,一棒打教知痒痛。
说道理,没人情,动著教伊祸患生。
休誇昔日化龙势,谩说当年解虎声。
挑日月,吞乾坤,划开一路涅槃门。
大丈夫儿须执捉,一言不契命难存。
颓俗不可挽,我思陈孟公。
胸中一噫气,浩荡沧海东。
初余亦拙谋,堕身尺度中。
昔为吾家驹,今为客子蓬。
人生百年耳,过鸟欻无踪。
何至自矛盾,身与众敌逢。
仲尼固玄圣,道大自不容。
落落少年场,谁复识吕蒙。
古今一丘貉,同赴三尺封。
乃知常满尊,慰藉吾人穷。
君诗苦相厄,欲抗辄丧雄。
但恐百钱债,负我葛陂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