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汉欲沈尽,谁家砧未休。
忽闻凉雁至,如报杜陵秋。
千树又黄叶,几人新白头。
洞庭今夜客,一半却登舟。
星汉欲沈尽,谁家砧未休。
忽闻凉雁至,如报杜陵秋。
千树又黄叶,几人新白头。
洞庭今夜客,一半却登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景象和情感图画。首句“星汉欲沈尽,谁家砧未休”设置了夜晚静谧的氛围,星空如织,似乎要沉寂下去,而远处传来了织布机的声音,显示人们生活的忙碌与夜的宁静形成对比。紧接着,“忽闻凉雁至,如报杜陵秋”一句,则引入了凉爽的鸿雁声,像是宣告着深秋的消息,让人不禁想起了古代诗人李商隐笔下的“杜陵行”。这里,“杜陵秋”既是时间也是情感的象征,它与先前织布的声音共同构筑了一种秋夜的孤寂。
中间两句“千树又黄叶,几人新白头”则转向了自然景物与人类生存状态的对照。秋天万木变黄,而人们也在不经意间添上了白发,这是时间流逝和生命易逝的无声哀诉。
最后,“洞庭今夜客,一半却登舟”则描绘了诗人作为旅人的独特感受。洞庭湖畔,秋夜之中,旅人们有的还在陆地上,有的一半已经踏上了船只,这分明的场景不仅展示了行者对于归属的寻觅,也映射出人生漂泊无定的况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特有景象和心境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作者于武陵在深秋之际所感受到的孤独与忧郁,同时也反映出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时间以及生命流逝的一种深切感悟。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