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答蜀公奉酬·其二》
《答蜀公奉酬·其二》全文
宋 / 彭汝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逍遥今是地行仙,无事全胜药驻颜。

早岁风流都翰苑,他时文字出名山。

修竿养竹千馀亩,小屋诛茅八九间。

颍水可怜归未得,不如云鹤会飞还。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逍遥自在的隐士形象,通过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其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首句“逍遥今是地行仙”直接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如同仙人般自由自在,逍遥于世。接着,“无事全胜药驻颜”一句,以“无事”与“药驻颜”形成对比,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对于保持青春活力的重要性,体现了道家养生思想。

“早岁风流都翰苑,他时文字出名山”两句,通过回顾早年的风华与展望未来的成就,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才华横溢岁月的怀念以及对未来作品流传千古的期待。这种对个人艺术生涯的回顾与展望,既是对自身成就的肯定,也是对文学价值的深刻理解。

“修竿养竹千馀亩,小屋诛茅八九间”则进一步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具体场景。修长的竹竿与广阔的竹林,象征着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而简朴的小屋与少量的住所,则体现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与对精神世界的重视。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也暗示了他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最后一句“颍水可怜归未得,不如云鹤会飞还”以颍水的无奈与云鹤的自由作比,表达了诗人虽心系归隐,却因某种原因未能如愿的遗憾,同时也流露出对云鹤般自由飞翔的向往。这一句情感丰富,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理想生活的憧憬,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平和与精神自由的追求。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宋代文人诗作中的一篇佳作。

作者介绍

彭汝砺
朝代:宋

彭汝砺,字器资,祖籍江西袁州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滨田村)人,生于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卒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乙巳科状元。彭汝砺读书为文,志于大者;言行取舍,必合于义;与人交往,必尽试敬;而为文命词典雅,有古人之风范。著有《易义》、《诗义》、《鄱阳集》等。彭汝砺去世后被安葬在江西省鄱阳县双港镇,其后裔以鄱阳滨田,双港为中心,散居全国各省市等地。
猜你喜欢

四安道中所见·其十七

斧斤不贷老根株,素节苍皮委路隅。

忆昨此中逃午暑,前知愧不及尧夫。

(0)

亭前柳·其一

拜月南楼上,面婵娟、恰对新妆。

谁凭阑干处,笛声长。追往事,遍凄凉。

看素质、临风消瘦尽,粉痕轻、依旧真香。

潇洒春尘境,过横塘。度清影,在回廊。

(0)

雨中与陈树人同坐湖舠

十年为别经旬晤,相对林泉各老苍。

一雨化云春似海,早潮添洑水周堂。

幽禽自戢飞腾意,密树时搴窈窕光。

已办晓行成久滞,隔江游屐正淋浪。

(0)

朝中措·其一

胸中尘土久无奇。今夕借清辉。

歌纵群英诸彦,舞狂蕙带荷衣。

鸳鸯湖上,波平岸远,酒酽鱼肥。

好是中秋圆月,分明天下人知。

(0)

南华卓锡泉复出

竹龙衔尾转山房,饮足寒清滴夜长。

曾问鞠穷目眢井,为焚安息坐胡床。

千山从此俱蒙润,一线才通未可量。

六月炎方了无暑,谁知世上有清凉。

(0)

万竹亭

气禀元轩玉立身,露幛烟纛晓初匀。

一时顿有七贤集,千亩今馀万个春。

能以风流誇后日,政缘名篆得斯人。

寂寥不见平安报,只有东风为扫尘。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孙觌 释绍昙 耶律铸 姜特立 郑真 王渐逵 曾丰 石宝 王圭 徐庸 李流谦 凌云翰 贝琼 强至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李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