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掌寒光半翳无,四郊尘静月明孤。
至今兔捣缘何事,萧瑟秋声满玉壶。
盈掌寒光半翳无,四郊尘静月明孤。
至今兔捣缘何事,萧瑟秋声满玉壶。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的宁静与神秘。首句“盈掌寒光半翳无”以“盈掌”形容月光洒满手掌,却因“半翳无”而显得有些朦胧,营造出一种既明亮又略带神秘的氛围。接着,“四郊尘静月明孤”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只有明月高悬于空,孤独而明亮,与四周的宁静形成对比,凸显出月夜的清冷与孤寂。
后两句“至今兔捣缘何事,萧瑟秋声满玉壶”则将想象与现实相结合,引入了古代传说中的玉兔捣药的神话,引发读者对月宫中发生之事的好奇与遐想。同时,“萧瑟秋声满玉壶”以“萧瑟”形容秋风的凄凉,与“满玉壶”相呼应,不仅描绘了月夜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或许是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或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巧妙的象征手法,展现了中秋之夜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蕴含了深邃的人生哲理和情感表达。
行行问绝境,贵与名相亲。
空经桃花坞,不见秦时人。
愿此为东风,吹起枝上春。
愿此作流水,潜浮蕊中尘。
愿此为好鸟,得栖花际邻。
愿此作幽蝶,得随花下宾。
朝为照花日,暮作涵花津。
试为探花士,作此偷桃臣。
桃源不我弃,庶可全天真。
浮屠从西来,事者极梁武。
岩幽与水曲,结构无遗土。
穷山林干尽,竭海珠玑聚。
况即侍从臣,敢爱烟波坞。
幡条玉龙扣,殿角金虬舞。
释子厌楼台,生人露风雨。
今来四百载,像设藏云浦。
轻鸽乱驯鸥,鸣钟和朝橹。
庭蕉裂旗旆,野蔓差缨组。
石上解空人,窗前听经虎。
林虚叶如织,水净沙堪数。
遍问得中天,归脩释迦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