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霁陟岧峣,凉风作阵飘。
目随青嶂远,心与白云高。
野草连冈细,家林百尺乔。
茫茫天宇内,倦鸟已安巢。
雨霁陟岧峣,凉风作阵飘。
目随青嶂远,心与白云高。
野草连冈细,家林百尺乔。
茫茫天宇内,倦鸟已安巢。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之美和内心的宁静。首句“雨霁陟岧峣”点明了天气转晴后登山的情景,“雨霁”暗示了之前可能的阴雨天气,而“陟岧峣”则生动地描绘了攀登高山的过程。接着,“凉风作阵飘”一句,不仅描绘了凉爽的微风吹拂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清爽与宁静。
“目随青嶂远,心与白云高”两句,运用了视觉和心灵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山峦的凝视以及内心追求高远境界的向往。山峰与白云的意象,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也象征着诗人精神世界的广阔与自由。
“野草连冈细,家林百尺乔”描绘了山间野草与远处家园的景象,通过“细”与“乔”的对比,既表现了自然景观的细腻与辽阔,也隐含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里,“家林百尺乔”中的“乔”字,不仅指树木之高大,也暗喻了对家的深切怀念和对家族传统的尊重。
最后,“茫茫天宇内,倦鸟已安巢”以“倦鸟归巢”为喻,形象地表达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感和对归宿的渴望。倦鸟最终找到了自己的栖息之所,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平静生活和精神寄托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以及对家庭和故乡的深深眷恋,体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审美理想。
不耐烦看,六街灯火明如昼。
揭天箫管斗声频,搅得心儿彀。莫道驱愁是酒。
酒醒时、愁还却又。倚閒窗坐,拌得今宵,听残清漏。
碧影荧煌,短檠一点常相守。
知伊才思等欧苏,曾咏传柑否?世上别离尽有。
遍人閒、岂皆聚首?是谁福分,银箔珠楼,此时消受。
老荻横霜,乱葭撑雨,板桥秋水斜晖。
恰冷风残照,驴背初归。
苾刍隔岸呼名字,道故人、相念依依。
算来良晤,刚逢重九,黄菊开时。向晚月映疏离。
有数层蛩语,切切悲啼。向此中趺坐,那不含悽?
平生骨冷宜僧伴,过招提、两宿松扉。
殷勤话旧,总忘漏尽,笑谱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