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记得在吴州。
漠漠钟催萧寺雨,濛濛雁送古城秋。丝竹绛纱留。
中秋节,记得在吴州。
漠漠钟催萧寺雨,濛濛雁送古城秋。丝竹绛纱留。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佳节在吴州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变换与自然景色的融合。首句“中秋节,记得在吴州”直接点明了地点和时间,营造出一种特定情境下的情感氛围。接下来,“漠漠钟催萧寺雨,濛濛雁送古城秋”两句,运用了对比与叠加的手法,将寺庙的钟声与细雨、大雁南飞与古城的秋意交织在一起,不仅描绘了视觉与听觉上的景象,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迭。最后,“丝竹绛纱留”一句,以“丝竹”象征音乐之美,与“绛纱”相呼应,既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也暗含了对过往欢聚的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巧妙地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营造了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忧伤的意境,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中秋之夜,感受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珍惜。
自别前峰隐,同为外累侵。
几年亲酒会,此日有僧寻。
学稼功还弃,论边事亦沈。
众欢徒满目,专爱久离心。
览鬓丝垂镜,弹琴泪洒襟。
访田悲洛下,寄宅忆山阴。
薄溜漫青石,横云架碧林。
坏檐藤障密,衰菜棘篱深。
流散俱多故,忧伤并在今。
唯当俟高躅,归止共抽簪。
神州高爽地,遐瞰靡不通。
寒月野无绿,寥寥天宇空。
阴阳不停驭,贞脆各有终。
汾沮何鄙俭,考槃何退穷。
反志解牵局,无为尚劳躬。
美人夺南国,一笑开芙蓉。
清镜理容发,褰帘出深重。
艳曲呈皓齿,舞罗不堪风。
慊慊情有待,赠芳为我容。
可嗟青楼月,流影君帷中。
汉天子,观风自南国。
浮舟大江屹不前,蛟龙索斗风波黑。
春秋方壮雄武才,弯弧叱浪连山开。
愕然观者千万众,举麾齐呼一矢中。
死蛟浮出不复灵,舳舻千里江水清。
鼓鼙馀响数日在,天吴深入鱼鳖惊。
左有佽飞落霜翮,右有孤儿贯犀革。
何为临深亲射蛟,示威以夺诸侯魄。
威可畏,皇可尊,平田校猎书犹陈。
此日从臣何不言,独有威声振千古,君不见后嗣尊为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