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巘耸层云,珍祠古迹存。
获登千佛岭,仰荷九天恩。
塔影凌虚阁,钟声度远村。
僧言前太守,罕有到松门。
翠巘耸层云,珍祠古迹存。
获登千佛岭,仰荷九天恩。
塔影凌虚阁,钟声度远村。
僧言前太守,罕有到松门。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佛教寺庙的宁静与神圣,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宗教氛围的细腻描写,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信仰的尊重。
"翠巘耸层云,珍祠古迹存。" 这两句描绘了寺庙所处的山峦如波涛般连绵不绝,与天际相接,而古老的遗迹则被精心地保存着,这是对自然与历史的一种敬畏之情。
"获登千佛岭,仰荷九天恩。"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登上供奉有众多佛像的高山,仰望苍天,感受着超然于世的神圣恩泽。
"塔影凌虚阁,钟声度远村。" 塔影指的是寺庙中高耸入云的佛塔,它的影子仿佛可以跨越虚无缥缈的空间,而钟声则穿透了远处的村庄,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和谐。
"僧言前太守,罕有到松门。" 这两句通过寺中的僧人之口,提及过往的太守(地方官员)罕至此地,即使是到了松林之前的门槛,也很少有人到达。这不仅凸显了寺庙所处位置的偏远,更隐含着一种对世俗权力的超然。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传递出一种淡泊明志、超脱尘嚣的心境,是一篇融合了自然美、宗教美与历史美于一体的杰作。
朝诵湘累篇,夜闻惜颜操。
俯仰怀哲人,感慨悲长道。
所遇固有穷,馀芬岂同耗。
壮哉蓝氏子,抗志跻堂奥。
千里负琴书,远向罗浮到。
良冶开铸炉,品物欣洪造。
飞云顶未穷,薤露歌先报。
菀结同心言,邈矣将谁告。
达人宇为家,易地皆吾靠。
莫更嗟罗浮,朱明有丹灶。
夜发汾水阳,凌晨舣樵麓。
七十有二峰,矗矗凝云簇。
关路盰翳门,肩舆涉坂曲。
泉师正开先,而我冼子属。
钓石凄寒泉,水帘捲飞瀑。
更有壁立岩,天门窍一簇。
转路跻云门,整衣谒云谷。
缘阶入大科,登楼见堂局。
万派一派通,四峰一峰足。
周罗俯儿孙,潇森秀琅玉。
洞左迤九龙,蛇蜒亦九曲。
铁泉可濯缨,广朗迥怡目。
仰宸俨威颜,怀沙绍芳躅。
悠悠重我思,寤寐耿怀服。
愿借半席光,嵚岑搆居屋。
上客西园,赋才东苑,曾系故国风思。
金粉残丛,素缣零落,多娱暇日须知。
叹逝水前朝事尽,飘雨年华怨晚,流尘暗里高台,既泣平池。
谁念裁花剪鸟,浑溅泪、旧意色依依。
好春回睇,红销翠翳,萧瑟兰成,词赋哀时。
休更访、楼台梦迹,歌舞余香,漫与将年怆柳,忆事伤桃,何况升平会有期。
那信断肠,偏闻正始,重睹开元,对此兴怀。
寄谢莺朋,殷勤为选琼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