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窍通玄冥,云是禅僧窟。
有时发祥光,影漏西方月。
一叶波心度,菩提手中揭。
自能灭相火,渐见离白骨。
却笑红尘隈,有人系缨笏。
石窍通玄冥,云是禅僧窟。
有时发祥光,影漏西方月。
一叶波心度,菩提手中揭。
自能灭相火,渐见离白骨。
却笑红尘隈,有人系缨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神秘而宁静的佛窟景象,位于山石之中的洞穴深邃幽玄,仿佛通往冥冥之境。云雾缭绕,暗示着这里是禅僧修行的清净之地。偶尔会有祥瑞之光闪烁,映照出西方月色,增添了神秘的宗教氛围。
诗人笔下的"一叶波心度",形象地描绘了佛法如一片轻轻的叶片,在心灵的海洋中漂浮,被禅者从禅定中领悟和揭示。修行者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渐熄灭内心的欲望与执着,达到涅槃的境界,连骨头都似乎在离尘脱俗的过程中变得纯净。
最后,诗人以讽刺的口吻,嘲笑那些在尘世中忙于权势和名利的人,他们还在红尘的角落里束缚自己,与佛窟中的超然相比,显得多么渺小。整首诗寓言深刻,表达了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