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七星松,曾化七道士。
君是第几株,苍龙夭矫似。
年方八十已大耋,问汝奇龄安所底。
手种诸香成水沈,生结熟结多肌理。
赠我太古根,枝枝含石髓。
焚向南山垆,氤氲浸四体。
罗浮七星松,曾化七道士。
君是第几株,苍龙夭矫似。
年方八十已大耋,问汝奇龄安所底。
手种诸香成水沈,生结熟结多肌理。
赠我太古根,枝枝含石髓。
焚向南山垆,氤氲浸四体。
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创作,名为《口占赠谢七丈长松》。诗中以罗浮山的七星松为引子,巧妙地将自然界的松树与传说中的七位道士相联系,营造出一种神秘而超凡脱俗的意境。
诗人首先描绘了罗浮山上的七星松,传说中曾化为七位道士,赋予了松树以神话色彩。接着,诗人将眼前的松树比作苍龙,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其姿态的矫健与威猛。通过“年方八十已大耋”一句,诗人赞美了这株松树的长寿与生命力之强。
进一步,诗人描述了这株松树的生长环境和特点,提到它手植的香木如同水沉,结出的果实富含肌理,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人还特别提到,这株松树赠予他太古的根部,每一枝都蕴含着石髓,象征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与自然的馈赠。
最后,诗人表达了将这株松树的根部点燃,让其香气弥漫于南山之上的愿望,希望这股香气能浸润到自己的身体之中,寓意着身心的净化与升华。
整首诗通过对松树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美丽,也寄托了诗人对长寿、智慧、自然和谐以及精神升华的美好向往。
壮日遇重九,跃马□欢游。
如今何事多感,双鬓不禁秋。
目断五陵台路,无复临高千骑,鼓吹簇轻裘。
霜露下南国,淮汉绕神州。钓松鲈,斟郢酒,听吴讴。
壮心铄尽,今夕重见紫茱羞。
月落笳鸣沙碛,烽静人耕榆塞,此志恐悠悠。
拟欲堕清泪,生怕菊花愁。
天容如鉴地无尘,阳气依稀动紫荆。
日晷渐长端可爱,霜华增重不胜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