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萧萧云气流,芭蕉梧叶共飕飗。
松门尽日无来客,独与疏篁傲晚秋。
满目萧萧云气流,芭蕉梧叶共飕飗。
松门尽日无来客,独与疏篁傲晚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景象,充满了静谧与孤独的氛围。首句“满目萧萧云气流”通过对云气流动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天边阴霾、气氛沉重的感觉,为即将到来的风雨埋下伏笔。
紧接着,“芭蕉梧叶共飕飗”,诗人细腻地捕捉了秋风中芭蕉与梧桐叶片飘动的声音,通过对自然界细微声音的描绘,使得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阵阵萧瑟之声。
第三句“松门尽日无来客”,则是诗人对于孤独生活的一种表达。松门常被用以象征宁静与隐逸,通过“尽日无来客”表明了一个深秋的下午,连一位访客都未曾到来,凸显出诗人的寂寞与孤独。
最后,“独与疏篁傲晚秋”,诗人在这里把自己置身于疏落的竹林之中,与自然为伴,享受着属于自己的深秋时光。疏篁,即稀疏的竹丛,既是景物也是情感的寄托。“傲晚秋”则表达了一种超然世外的高洁与自豪。
整首诗通过对萧瑟秋风、飘动叶片声、孤独生活和自然之美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深秋景象的深切感受以及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超脱。
秦法虽甚苛,秦吏若犹拙。
山林不数里,俾尔逃得脱。
予观后世事,政役火烈烈。
苟非为鬼神,何计避羁绁。
圣皇今在御,百事咸均节。
常披诏书意,苦念生财竭。
谁能将顺者,所望在贤哲。
无使峰中人,笑我民屠裂。
西风来晚桂开迟。月宫移。到东篱。簌簌惊尘,吹下半冰规。拟唤阿娇来小隐,金屋底,乱香飞。
重阳还是隔年期。蝶相思。客情知。吴水吴烟,愁里更多诗。一夜看承应未别,秋好处,雁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