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今无征戍,秋至也闻砧。
试想闺中女,宁无忆远心。
岩风动商吹,村月散清阴。
万籁中宵息,空馀石畔音。
于今无征戍,秋至也闻砧。
试想闺中女,宁无忆远心。
岩风动商吹,村月散清阴。
万籁中宵息,空馀石畔音。
这首诗描绘了战后宁静的秋夜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思乡之情。诗人通过“无征戍”、“秋至也闻砧”等词句,巧妙地勾勒出战争结束后的和平景象,同时砧声(捣衣声)在秋夜中响起,触动了远方游子家人的思念之情。接下来,“岩风动商吹,村月散清阴”,描绘了夜晚山间微风吹过,月光洒落,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凉意的氛围。最后,“万籁中宵息,空馀石畔音”则进一步强调了夜深人静时,只有石畔的声音在回响,仿佛是自然界的低语,与人类的情感形成共鸣。
整首诗以景入情,情景交融,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感慨。通过对比战争时期的动荡与战后和平的宁静,突显了和平的珍贵与人们对和谐生活的渴望。
行行莫敢悲,一死复千怨。
脱身歌舞中,姊姒不足恋。
蛮帐紫茸毡,虽卑固不贱。
昔在后宫时,几见君王面。
君王有凤偶,不数芹边燕。
傥曾赐御览,岂为画所幻。
粉黛相嵚巇,亦惧人彘变。
但念辞乡国,远适堪慨叹。
此时汉无策,聊塞呼韩愿。
非无霍嫖姚,两国虑涂炭。
欲宽公卿忧,只影非所羡。
敬将金缯行,不觉泪珠溅。
请行安得辞,心心存汉殿。
所怜毛延寿,既杀不可谏。
马蹄蹴胡尘,晓月光灿灿。
悽怆成琵琶,千古庶自见。
他时冢草青,汉使或一奠。
画士郭熙画之冠,郭熙去后名未断。
其裔复有郭万里,胸中丹青饱无限。
为谁作此芦雁图,杰出南齐宇文焕。
烟水潇潇风捲芦,沙边鸿雁暮相呼。
潇潇洞庭此秋景,世间此画知有无。
幻出栖雁三四只,八九叶芦横古碛。
欲宿未宿嘹唳声,渔舟泊岸山烟黑。
秋风吹落梧叶黄,过雁往往归衡阳。
横空书字人不识,飞过有影沉沧浪。
落霞浸水江村暮,数只翱翔回古渡。
引领举喙啄荷花,飞越戍楼西畔去。
云寒月淡西塞秋,几声凄切惹人愁。
岸头飞共丹枫落,打团成阵访沙鸥。
似此景物似此意,君今画之不难事。
数幅鹅溪冰雪缣,须臾扫出芦雁市。
世间岂无学画者,未必有与君相似。
我欲致之箧笥间,满笥爽气生秋寒。
恐君此画无人见,有画斗者谁敢战。
挂于幽轩素壁间,一日须看千百遍。
《赠郭承务芦雁》【宋·白玉蟾】画士郭熙画之冠,郭熙去后名未断。其裔复有郭万里,胸中丹青饱无限。为谁作此芦雁图,杰出南齐宇文焕。烟水潇潇风捲芦,沙边鸿雁暮相呼。潇潇洞庭此秋景,世间此画知有无。幻出栖雁三四只,八九叶芦横古碛。欲宿未宿嘹唳声,渔舟泊岸山烟黑。秋风吹落梧叶黄,过雁往往归衡阳。横空书字人不识,飞过有影沉沧浪。落霞浸水江村暮,数只翱翔回古渡。引领举喙啄荷花,飞越戍楼西畔去。云寒月淡西塞秋,几声凄切惹人愁。岸头飞共丹枫落,打团成阵访沙鸥。似此景物似此意,君今画之不难事。数幅鹅溪冰雪缣,须臾扫出芦雁市。世间岂无学画者,未必有与君相似。我欲致之箧笥间,满笥爽气生秋寒。恐君此画无人见,有画斗者谁敢战。挂于幽轩素壁间,一日须看千百遍。
https://shici.929r.com/shici/J8sg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