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从蜀后主幸秦川上梓潼山》
《从蜀后主幸秦川上梓潼山》全文
唐 / 王仁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綵仗拂寒烟,鸣驺在半天。

黄云生马足,白日下松巅。

盛德安疲俗,仁风扇极边。

前程问成纪,此去尚三千。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óngshǔhòuzhǔxìngqínchuānshàngtóngshān
táng / wángrén

cǎizhànghányānmíngzōuzàibàntiān

huángyúnshēngbáixiàsōngdiān

shèngānrénfēngshànbiān

qiánchéngwènchéngshàngsānqiān

翻译
彩旗轻拂过寒冷的烟雾,骏马的嘶鸣声回荡在半空。
黄色尘土从马蹄下扬起,如同黄云翻腾,太阳从松树顶缓缓落下。
皇帝的高尚品德安抚着疲惫的百姓,仁德之风传播到边远之地。
询问前路指向成纪县,此行前方还有三千多里路要走。
注释
綵仗:装饰华美的仪仗。
拂:轻轻掠过。
寒烟:寒冷天气中的烟雾。
鸣驺:马匹的嘶鸣声,这里指随行的马队。
黄云:这里比喻马蹄扬起的尘土。
生:产生,兴起。
马足:马蹄。
白日:太阳。
松巅:松树的顶端。
盛德:高尚的品德,这里指皇帝的德行。
安:安抚。
疲俗:疲惫不堪的风俗,指社会风气因战乱或劳役而疲惫。
仁风:仁德之风。
扇:传播。
极边:极远的边疆地区。
前程:前行的道路,未来行程。
问:询问,指向。
成纪:地名,古县名,今甘肃天水一带。
此去:从此地出发。
尚:还。
三千:形容路程遥远,非确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风光图景,结合了动人的情感和深远的意境。开篇“綵仗拂寒烟”与“鸣驺在半天”两句,以冷艳的色彩勾勒出一派高远的山川气势,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紧接着,“黄云生马足”,形象地描绘了云雾缭绕中的山峰,而“白日下松巅”则展现了阳光透过林间的明媚景致。

中间两句“盛德安疲俗,仁风扇极边”表达了诗人对理想领袖或圣贤之德的赞美,以及这种高尚品质普及到世界每一个角落的愿望。这里,“盛德”指的是伟大的道德,“安疲俗”则是希望这份德性能够安抚世间的烦恼与不安,而“仁风扇极边”则是在形容这种美好的影响力能够达到天涯海角。

末尾两句“前程问成纪, 此去尚三千”中,“前程问成纪”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道路的好奇和探索之心,而“此去尚三千”则是在说从当前所处的地方到达目的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里的“三千”可能是虚指,表示旅途的漫长。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更透露出诗人内心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以及面对未来的无限憧憬。通过这样的语言表达,诗人传递了一种超越时空、触及哲思的深邃情怀。

作者介绍
王仁裕

王仁裕
朝代:唐   生辰:880—956

王仁裕(880—956),生于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秦州上邦(天水市秦城区)人的王仁裕(字德荤),正处于唐末这样一个大分裂的时代。公元905年的秦州,处于攻杀凤翔节度使李昌符、自己做了节度使并且自封为“陇西郡王”、“歧王”的李茂贞的天地,这时王仁裕二十六岁,为李茂贞属下秦州节度使李继祟幕僚——秦州 节度判官。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走上了在前蜀、后唐、后晋、后汉为官,官及翰林学士、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太子少保的仕宦生涯,同时也开始了他勤勉治学、赋诗作文的创作历程, “有诗万余首,勒成百卷”(《旧五
猜你喜欢

次仲氏韵

客里三年恨,归来百虑轻。

静堪眠夜雨,梦不数邮程。

荒径九节杖,凉窗二尺檠。

吾生本易足,此外复何营。

(0)

海陵岁暮·其三

城郭依荒草,风云带极边。

犹多故时老,共说太平年。

岁聘皇华去,秋防戍鼓眠。

谁知明主意,拊髀忆青毡。

(0)

挽潘德夫左司·其六

忆侍吾兄侧,初瞻父友尊。

尔来亲燕几,长复痛鸰原。

山立仪刑重,春回笑语温。

古今真共尽,泪下欲何言。

(0)

送胡婿晋远赴嘉兴酒官·其一

逃暑吾无地,将家子在涂。

随宜简人事,莫久住行都。

最肯加餐否,刚能却酒无。

功名殊未晚,爱惜万金躯。

(0)

送别常叔度知县·其三

世缘伤巧亦伤多,万古浮云瞬息过。

唯有平心供日用,妙于养气发天和。

细看局度兼诸老,谁道人才各一科。

卓鲁从来公辅器,攀辕卧辙奈君何。

(0)

和景孟山行

翛然身在妙高峰,下有雷霆走白龙。

已觉仙风换肌骨,更无尘土到心胸。

悠悠今古三千劫,莽莽山川几万重。

云北云南一长啸,为留馀响振岩松。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梁兰 方千里 刘跂 释行海 王阮 释月涧 李道纯 邹祗谟 王灼 周弼 施枢 夏原吉 黄镇成 林同 王铚 朱同 沈谦 高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