燔柴今已废,岳灵杳何托。
白云来洗崖,有额为谁斫。
涛声听松崩,响逐龙湫落。
燔柴今已废,岳灵杳何托。
白云来洗崖,有额为谁斫。
涛声听松崩,响逐龙湫落。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戴本孝的《自题画诗(其二)》。诗中表达了对古代祭祀习俗的感慨,"燔柴今已废"暗示了传统仪式的消失,"岳灵杳何托"则寓指山神无处安身,流露出一种历史变迁的寂寥感。接下来的"白云来洗崖,有额为谁斫"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云雾缭绕的山崖似乎在期待着无人问津的雕刻,暗含人迹罕至的意味。
"涛声听松崩,响逐龙湫落"通过涛声和松崩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山间的空旷与静谧,龙湫落水的声音仿佛在回应这寂静,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山水画为背景,借景抒怀,寓言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消逝的沉思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深深热爱。
西风秋日短,小雨菊花寒。断云低古木,暗江天。
星娥尺五,佳约误当年。小语凭肩处,犹记西园。
画桥斜月阑干。鸟啼花落,春信遣谁传。
尚容清夜梦、小留连。青楼何处,宝镜注婵娟。
应念红笺事,微晕春山。背窗愁枕孤眠。
朝天门外路,路坦坦、走瑶京。
悔年少狂图,争名远宦,为米孤征。星星。
半凋鬓发,事千端、回首只堪惊。
居士新来悟也,渭川小隐初成。临清。巧创幽亭。
真富贵、享安荣。有猿鸟清讴,松篁森卫,桧柏双旌。
蛙鸣。自然鼓吹,粲林华、前后锦围屏。
须信早朝鸡唱,未如夜枕滩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