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馀三两出柔桑,一壳乾坤有底光。
掷向坭涂才缩首,几曾真解决行藏。
雨馀三两出柔桑,一壳乾坤有底光。
掷向坭涂才缩首,几曾真解决行藏。
这首诗《缘螺》是明代诗人黄衷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螺蛳在雨后初晴时的生存状态与思考。
首句“雨馀三两出柔桑”,描绘了雨后初晴,几只螺蛳从湿润的桑叶中缓缓爬出的情景,营造了一种清新宁静的自然氛围。这里的“柔桑”不仅指出了螺蛳活动的环境,也暗示了生命的柔韧与生机。
次句“一壳乾坤有底光”,进一步深化了对螺蛳的观察,将螺蛳壳比作小宇宙,蕴含着生命的光辉。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了即使在微小的生命中也能发现宇宙的奥秘和生命的尊严。
第三句“掷向坭涂才缩首”,描述了螺蛳面对外界环境变化时的反应——当它们被置于泥土中时,会本能地缩回壳内以保护自己。这一细节展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自我保护机制。
最后一句“几曾真解决行藏”,则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螺蛳在面对生存环境时,是否真的能够完全控制或解决自己的命运?这句话引人深思,暗示了生命在自然法则面前的无奈与局限,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螺蛳这一微小生物的观察,巧妙地融入了自然、生命、哲学等多个层面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能力。
我从兰陵来,呼友荆溪市。
荆溪主人爱看山,牵船脱帽西风里。
千林十月不见霜,平堤碧草浮鱼梁。
芦花冥冥水浅浅,杨叶索索烟苍苍。
潘子挥长笺,篷底坐焚香。
四座分酡酥,倾杯无酒浆。
江东步兵自行炙,邺下才子调银簧。
舍棹入翠微,扶石憩山馆。
石林崩滩路不同,高松无人鸟相唤。
前坂穿稻畦,樵径忽下断。
古藤摇寒柯,红桕落将半。
榆风柽露变殷紫,杉阴桧枝翠交乱。
几时饭黄精,直上铜山颠。
一为鸾凤音,万壑皆泠然。
日夕下兰坡,高歌齐扣舷。
手拂冠缨弄鱼鸟,葭汀空影相澄鲜。
渔网冲烟沙岸直,水光尽作明霞色。
回看松路起昏鸦,云暗山门众山黑。
《初冬过荆溪访潘元白便移舟西氿从南山一带看枫叶同游为天台石枚吉月陵友云元白髯浮屠》【明·恽格】我从兰陵来,呼友荆溪市。荆溪主人爱看山,牵船脱帽西风里。千林十月不见霜,平堤碧草浮鱼梁。芦花冥冥水浅浅,杨叶索索烟苍苍。潘子挥长笺,篷底坐焚香。四座分酡酥,倾杯无酒浆。江东步兵自行炙,邺下才子调银簧。舍棹入翠微,扶石憩山馆。石林崩滩路不同,高松无人鸟相唤。前坂穿稻畦,樵径忽下断。古藤摇寒柯,红桕落将半。榆风柽露变殷紫,杉阴桧枝翠交乱。几时饭黄精,直上铜山颠。一为鸾凤音,万壑皆泠然。日夕下兰坡,高歌齐扣舷。手拂冠缨弄鱼鸟,葭汀空影相澄鲜。渔网冲烟沙岸直,水光尽作明霞色。回看松路起昏鸦,云暗山门众山黑。
https://shici.929r.com/shici/fiLKHZD.html
荒园草木深,时复值长夏。
绿影遍方塘,清阴蔽茅舍。
白日向西颓,返照穿桑柘。
庭花处处开,高低自相亚。
翠叶与丹荣,明霞互映射。
中有学佛人,身心久休暇。
手把寒山诗,欢颜坐及夜。
既夜若为眠,狂歌莫能罢。
奇哉宝月轮,光明上柳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