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生还解佩刀,扁舟东去走江皋。
鬼神护此千秋石,阊阖开当万里涛。
白日行空天马过,黑风吹浪海鱼高。
扪萝直到云烟里,惆怅山灵笑二毛。
百战生还解佩刀,扁舟东去走江皋。
鬼神护此千秋石,阊阖开当万里涛。
白日行空天马过,黑风吹浪海鱼高。
扪萝直到云烟里,惆怅山灵笑二毛。
这首清代诗人佟凤彩的《天门山》描绘了一位历经百战归来的英雄,他解下佩刀,乘扁舟向东而去,沿着江边的堤岸前行。诗人赋予了天门山上的石头神秘力量,仿佛鬼神守护,象征着其历史的悠久和坚韧。山门如同阊阖(神话中的天门),在壮阔的江涛中敞开,显示出自然与人的壮丽景观。
日光照耀,如同天马奔腾于空中,而黑风卷起巨浪,海鱼也随之跃动,展现了大自然的雄浑与奇幻。诗人攀援藤萝,直上云霄,却在接近山巅时感到惆怅,想象山灵对他的白发微笑,流露出一种岁月沧桑和英雄迟暮的感慨。整首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象征,表达了诗人对英雄气概的赞美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深沉思考。
江风飘已尽,庭树但苍翠。
如何欻到眼,馀容殿春事。
恭惟太夫人,指挥扫芜秽。
咄嗟丹槛开,芳蕤生意气。
矧乃叠石根,端有尘外致。
何必风人萱,愿言树之背。
畴昔杂荆杞,只今照阶戺。
吾人剪拂功,是事亦不细。
物理庶可推,倚杖一歔欷。
太史声名重,江楼昔有言。
诗清排屈宋,意古挹羲轩。
飞栋苍云合,窥鱼白羽翻。
台高萦水府,气爽返梅魂。
市远风埃洁,川腴草木繁。
沧浪初出日,瓠落可浮樽。
曲岸疏帆影,枯槎隐烧痕。
秋容天漠漠,春意雨昏昏。
地易规模在,碑新典则存。
溪山重入座,先哲岂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