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郭依荒草,风云带极边。
犹多故时老,共说太平年。
岁聘皇华去,秋防戍鼓眠。
谁知明主意,拊髀忆青毡。
城郭依荒草,风云带极边。
犹多故时老,共说太平年。
岁聘皇华去,秋防戍鼓眠。
谁知明主意,拊髀忆青毡。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孤寂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荒废城郭与老人的怀旧,对比现实与历史,表达了自己对于和平年代的渴望以及对明主英断的思考。
“城郭依荒草,风云带极边”两句,以荒凉的边塞景象开篇,设定了一种孤寂与苍茫的情境。城郭被野草所覆盖,显示出一片荒废,而“风云带极边”则增添了天地辽阔之感。
“犹多故时老,共说太平年”这两句,诗人通过对老人的提及,引出了对往昔太平年华的追忆。这些老者仍旧在这里,与诗人共同缅怀那些安稳和平的日子。
“岁聘皇华去,秋防戍鼓眠”两句,首先“岁聘皇华去”可能是在说时间的流逝与朝廷对边塞的关注减退。而“秋防戍鼓眠”,则是描写边塞军营中秋夜警报声与士兵们的睡眠,这里传递出一种战争即将来临的紧张氛围。
最后,“谁知明主意,拊髀忆青毡”两句,诗人表达了对“明主”的思考和怀念。这里的“明主”可能是指有才能、英明的君主,而“拊髀忆青毡”则是在回忆过去的某个场景,可能是一种物品或服饰,这里的“青毡”在古代通常是军人的服装,因此这句话可能是在怀念以前的军旅生活或者与军人相关的往事。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边塞孤寂景象和老人们的太平年华追忆,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年代的渴望,以及对明主英断的思考。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