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然亭子冠嵚嵜,规仿龙泓式创为。
飞睇宁论千百里,直如井上朗吟时。
翼然亭子冠嵚嵜,规仿龙泓式创为。
飞睇宁论千百里,直如井上朗吟时。
这首诗描绘了飞睇亭的壮丽景象与独特设计。首先,“翼然亭子冠嵚嵜”一句,以“翼然”形容亭子的轻盈姿态,仿佛鸟翼般高高耸立,而“冠嵚嵜”则强调其在群山中的卓越地位,犹如群山之巅的明珠,展现出亭子的雄伟与超凡脱俗。
接着,“规仿龙泓式创为”表明飞睇亭的设计灵感来源于龙泓,通过模仿龙泓的风格进行建造,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美的追求,也暗示了亭子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如同龙泓之水滋养万物,亭子则成为这自然画卷中的一笔点睛之笔。
“飞睇宁论千百里”一句,表达了站在飞睇亭上远眺时的广阔视野和自由心境。“宁论”二字,意为不论、不计,强调了站在如此高处,所见之景辽阔无垠,令人忘却尘世烦恼,心灵得以飞翔。这里不仅赞美了亭子地理位置的优势,更寄托了诗人对自由与广阔的向往。
最后,“直如井上朗吟时”将站在飞睇亭上的感受与在井边朗吟的情境相比较,通过这一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在高处俯瞰世界时的豁达与宁静,如同在井边吟诗般,内心充满诗意与思考。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也深化了主题,让人感受到在自然之中寻找心灵慰藉的美好体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飞睇亭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建筑美学,更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自由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刘侯岁覆春堤料,居不曾闲须我劳。
未嫌清浊各有携,匪报琼瑶以为好。
吏诃单绞自可更,儿笑接䍦从复倒。
为怜徒步此青袍,重忆归来著黄帽。
官忙未向林野疏,时清不废诗书傲。
梨花如雪许重寻,秋实垂墙晚方到。
束装清晓来江浦,瘦马羸童犯山雨。
解鞍入寺闻钟声,堂上僧斋日初午。
故人聆我足音喜,纱帽相逢坐东庑。
别来几日颔生须,相见惊疑更问语。
念昨与君俱随书,贫贱不为人比数。
侍郎门馆乏容悦,举子文章惭莽卤。
瞽言强献亦何有,君去东州我之楚。
可怜今日江头路,草草逢君具鸡黍。
我贫无策未容饱,君禄虽微不犹愈。
如今未可计得失,且作新诗致醇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