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当避路,狐狸正纵横。
日月虽丽天,不照覆盆明。
颙师释门老,久断世俗情。
黄金来布地,白马先驮经。
书逼智永真,诗得惠休清。
贪嗔了不起,怨尤何自生。
彼心或有竞,我意终无争。
猝然蹠犬吠,猿鹤还失惊。
此辈远为贵,何须问君平。
曲直与是非,乡邦自有评。
及归舆人喜,裹茶就师烹。
仰笑看中秋,几何亏复盈。
君子当避路,狐狸正纵横。
日月虽丽天,不照覆盆明。
颙师释门老,久断世俗情。
黄金来布地,白马先驮经。
书逼智永真,诗得惠休清。
贪嗔了不起,怨尤何自生。
彼心或有竞,我意终无争。
猝然蹠犬吠,猿鹤还失惊。
此辈远为贵,何须问君平。
曲直与是非,乡邦自有评。
及归舆人喜,裹茶就师烹。
仰笑看中秋,几何亏复盈。
这首诗以君子之道和世俗之态对比,寓意深刻。前两句“君子当避路,狐狸正纵横”,将君子的谦逊与狐狸的狡猾形成鲜明对比,暗喻君子应以高风亮节自处,而小人则往往得志猖狂。接着,“日月虽丽天,不照覆盆明”一句,以日月比喻光明正大的事物,而覆盆则象征被遮蔽、不明的事物,强调了光明与黑暗之间的对立。
后半部分转而赞扬僧人颙师,他“释门老”、“久断世俗情”,通过“黄金来布地,白马先驮经”描绘其修行的环境和过程,暗示其内心的纯净与坚定。接下来的几句“书逼智永真,诗得惠休清”赞美其学问和文采,进一步凸显其超凡脱俗。
“贪嗔了不起,怨尤何自生”表达了对内心纯净、无欲无求境界的追求。“彼心或有竞,我意终无争”则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和谐。最后,“曲直与是非,乡邦自有评”表明了对道德评价的客观性认识,即每个人的行为最终会受到社会的公正评判。
整首诗通过君子与狐狸、日月与覆盆、僧人与世俗等多重对比,以及对颙师个人品质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于高尚人格和社会公正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明代理学思想的影响,强调了内在修养与外在行为的统一。
舣湘舟。春寒偏酿春愁。
又饧箫、数声吹哑,湿云低压红楼。
浪三篙、还停翠缆,帘一角、乍卷银钩。
锅惯销金,壶须买玉,几番拼典鹔鹴裘。
卿何事,不将春水,藏住两闲鸥。
浑只怪、旧游如梦,旧梦如沤。
指东阑、梨花开也,断魂人在瀛洲。
俏红鸳、瘦还禁雨,淡黄柳、病欲惊秋。
皂帽仓皇,青衫老大,等闲休负酒平瓯。
问海上、归来燕子,已有定巢。
还共祝,月移三影,水断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