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乳峰前第几峰,碧潭深处有蟠龙。
半岩冷落孔明雨,一枕萧骚少说风。
变化爪牙君子竹,埋藏头角大夫松。
高人凄此结茆屋,天下苍生怨旱虹。
五乳峰前第几峰,碧潭深处有蟠龙。
半岩冷落孔明雨,一枕萧骚少说风。
变化爪牙君子竹,埋藏头角大夫松。
高人凄此结茆屋,天下苍生怨旱虹。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仙境般的山水景象,充满了古典文学的意象和哲理。开篇“五乳峰前第几峰,碧潭深处有蟠龙”两句,将读者带入一个神秘的自然环境中,“五乳峰”可能指的是某个著名或虚构的山峰,而“碧潭深处有蟠龙”则增添了一抹仙气,蟠龙在中国文化中通常象征着吉祥和力量。
接着的“半岩冷落孔明雨,一枕萧骚少说风”两句,以历史上的名将诸葛亮(孔明)及古代文学家荀子(一枕萧骚)的典故,形容山中雨和风,既表达了自然景象的冷清与雄浑,也隐含着诗人对智慧和文采的向往。
“变化爪牙君子竹,埋藏头角大夫松”两句,则用到了植物比喻,以竹和松树来形容君子的品格和大夫的高洁。这里的“变化”指的是自然界中万物都在不断变化,而竹和松则能保持其本性,不随外界变化而改变,象征着坚韧不拔和高风亮节。
最后,“高人凄此结茆屋,天下苍生怨旱虹”两句,则描写了一位隐居的高人在山中建造简陋的茆屋生活,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和对自然界深厚的情感。同时,“天下苍生怨旱虹”一句,通过对干旱和彩虹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对万物生灵命运的悲悯。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历史人物和自然现象的巧妙借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江北江南天未春,阳和先已到孤根。
斜枝冷落溪头路,瘦影扶疏竹外村。
水部未妨时遣兴,玉妃谁复与招魂。
天寒好伴罗浮醉,明月清风许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