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舣澹岩前,岩扃不记年。
台高先得月,石透可通天。
洞古依禅刹,碑残纪昔贤。
胜游回首望,林麓锁云烟。
舟舣澹岩前,岩扃不记年。
台高先得月,石透可通天。
洞古依禅刹,碑残纪昔贤。
胜游回首望,林麓锁云烟。
此诗描绘了一处幽深的山岩之美,诗人以精妙的笔触捕捉自然景观,并融入对历史与哲理的沉思。首句“舟舣澹岩前”写出了船只在岩石前停泊的情景,"岩扃不记年"则表达了岩石岁月悠久,不再计数时间的意象。接着“台高先得月,石透可通天”生动地展现了山岩之上的一处高台,它似乎能触及更为遥远的月亮,而石头仿佛也能与天空相连,体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诗中“洞古依禅刹,碑残纪昔贤”两句,则是对历史的回望。"洞古"可能指的是一处古老的洞穴,而"依禅刹"则透露出一种安静沉思的情状;"碑残"写出了遗留下来的石碑断片,通过这些遗迹来纪念过去的贤人。
最后,“胜游回首望,林麓锁云烟”展现了诗人在结束一段美好的旅行后所持有的情感。"胜游"意味着一次愉快的游历,而"回首望"则是诗人在告别这片景致时的心境;"林麓锁云烟"形象地描绘了山林与浮动的云雾相互缠绕,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更蕴含着对时间、历史和精神境界的深刻感悟。
不辞尘匣掩青萍,愿见天边陨盗星。
白日有时容黑子,紫微终古照玄冥。
轻风瀹雪归兰汜,细雨涵春入草亭。
但得此身强健在,江山相见眼长青。
昔闻砥柱黄河中,万古坐镇狂澜东。
小孤乃是江砥柱,特起不与群山同。
群山随江挺奔马,爱此石笋凌苍穹。
孤哉孤哉本天造,一任巨浪乘长风。
节宣夙受神禹戒,滔滔不碍江朝宗。
我来信宿彭泽下,咫尺仰望天妃宫。
翠烟霏霏落杯酒,千帆阅尽澄潭空。
举杯酹江江日红,隔江缥缈留青峰。
便当载笔赋东海,三山点破云冥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