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屿游人思谢公,天台禅客亦思丰。
黄花境界谁思古,堂在烟霞缥缈中。
孤屿游人思谢公,天台禅客亦思丰。
黄花境界谁思古,堂在烟霞缥缈中。
这首诗《思古堂》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通过对“孤屿”、“天台”、“黄花”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深邃的历史感与自然之美相融合的意境。
首句“孤屿游人思谢公”,以“孤屿”起笔,暗示出一种独立于世的孤独感,而“游人思谢公”则将这种情感引向了历史人物谢灵运,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雅士的追思与敬仰。接下来,“天台禅客亦思丰”一句,将视角转向了佛教文化,通过“天台”这一佛教圣地,进一步深化了对历史文化的思考,同时也暗含了对精神寄托的追求。
“黄花境界谁思古”一句,以“黄花”(菊花)为载体,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引发人们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感慨。“堂在烟霞缥缈中”则以“堂”作为主体,置于“烟霞缥缈”的环境中,既描绘出了建筑的静谧与超然,也寓意着历史文化的深远与神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然美的深情赞美,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晓妆如玉暮如霞,浓淡分秋染此花。
终日独醒干底事,晚知烂醉是生涯。
秦阳陂头人迹绝,荻花茫茫白于雪。
当年万家河朔来,尽出牛头入租帖。
苍髯长官错料事,下考大笑阳城拙。
至今三老背肿青,死为逋悬出膏血。
君不见刘君宰叶海内称,饥摩寒拊哀孤茕。
碑前千人万人泣,父老梦见如平生。
冰霜纨裤渠有策,如我碌碌当何成!
荒田满眼人得耕,诏书已复三年征。
早晚林间见鸡犬,一犁春雨麦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