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星睒睒残月低,众禽尚睡雅未啼。
树头春鸟复何事,多舌能令闻者迷。
间关反覆来相嬲,学尽诸音犹弄巧。
不须断舌胜寒皋,任尔能言异吉了。
飞来庭角向人鸣,我厌如簧不忍听。
由来佞舌易入耳,谗人在侧家国倾。
我欲诉天除此禽,此禽有时终革音。
夜闻善哉晨贺世,尧庭舜陛鸾凤吟。
晨星睒睒残月低,众禽尚睡雅未啼。
树头春鸟复何事,多舌能令闻者迷。
间关反覆来相嬲,学尽诸音犹弄巧。
不须断舌胜寒皋,任尔能言异吉了。
飞来庭角向人鸣,我厌如簧不忍听。
由来佞舌易入耳,谗人在侧家国倾。
我欲诉天除此禽,此禽有时终革音。
夜闻善哉晨贺世,尧庭舜陛鸾凤吟。
这首《百舌吟》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百舌鸟的鸣叫,不仅展现了其声音的多样与复杂,也隐含了对人性中“佞舌”的深刻反思。
开篇“晨星睒睒残月低,众禽尚睡雅未啼”,描绘了一幅清晨静谧的画面,晨星微明,残月低垂,群鸟尚未苏醒,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寞的氛围。接着,“树头春鸟复何事,多舌能令闻者迷”两句,将视线转向树梢上的春鸟,尤其是那百舌鸟,以其多变的声音引起人们的注意,却可能让人陷入迷惑,暗示了语言的复杂性和潜在的误导性。
“间关反覆来相嬲,学尽诸音犹弄巧”描述了百舌鸟不断变换声音的情景,仿佛在玩弄各种声音技巧,这既是对百舌鸟行为的生动描绘,也是对人类社会中某些善于言辞、善于操纵他人思想的行为的暗喻。
“不须断舌胜寒皋,任尔能言异吉了”一句,表达了对那些善于言辞但本质并不善良的人的讽刺,意在强调真正的智慧和美德远比口舌之利更为重要。
“飞来庭角向人鸣,我厌如簧不忍听”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描述百舌鸟在庭院角落鸣叫,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声音的反感,以及对虚假言辞的厌恶。
“由来佞舌易入耳,谗人在侧家国倾”揭示了佞舌的危害,指出佞舌容易蒙蔽人心,谗言之人在身边可能导致国家动荡。
最后,“我欲诉天除此禽,此禽有时终革音。夜闻善哉晨贺世,尧庭舜陛鸾凤吟”表达了诗人希望去除佞舌的决心,同时也寄希望于未来,期待善言能够取代佞舌,让世界充满和谐与美好。整首诗通过描绘百舌鸟的形象,巧妙地传达了对人性、社会和政治的深刻思考。
白云护招提,帝子逃禅处。
钟声杂笙簧,玄迹埋烟雾。
井邑多嚣諠,物外还成趣。
宁知岩壑水,不为空山住。
一朝惊长安,四海相驰骛。
千年王气间,溪流自朝暮。
岸芷青未已,楼阁空轩翥。
遗芬渺难攀,岁宴劳予顾。
寥寥徒慨吟,杳杳犹怀故。
龙光自消歇,寂寞芸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