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船萧鼓振山灵,伍子无碑陆有铭。
寒食古今多涕泪,春风花柳半飘零。
重泉不照深杯月,怪石空遗老剑星。
慷慨峰头歌一曲,游人争倚醉中听。
画船萧鼓振山灵,伍子无碑陆有铭。
寒食古今多涕泪,春风花柳半飘零。
重泉不照深杯月,怪石空遗老剑星。
慷慨峰头歌一曲,游人争倚醉中听。
这首诗《胥山》由明代诗人朱愚所作,通过描绘胥山的景象与历史人物伍子胥的关联,展现了对历史的追思与感慨。
首联“画船萧鼓振山灵,伍子无碑陆有铭”以动态的画面开篇,画船在水面上轻轻摇曳,伴随着悠扬的鼓声,仿佛唤醒了山中的精灵。伍子胥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其忠诚与智慧广为人知,但诗中提到“无碑”,暗示伍子胥的功绩虽大,却未得到应有的纪念,引出对历史公正性的思考。
颔联“寒食古今多涕泪,春风花柳半飘零”将时间拉长,从古代到现代,寒食节的哀悼之情贯穿古今,表达了对逝去英雄的怀念。同时,“春风花柳半飘零”则以自然界的景象比喻人事的变迁,春风吹过,花开花落,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颈联“重泉不照深杯月,怪石空遗老剑星”进一步深化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重泉,指地下世界,这里用来形容伍子胥的英魂;深杯月,象征着深沉的情感与思念;怪石与老剑星则是对伍子胥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这一联通过对比,表达了对伍子胥虽已逝去,但其精神永存的感慨。
尾联“慷慨峰头歌一曲,游人争倚醉中听”收束全诗,以歌声作为结束,既是对伍子胥的颂扬,也是对所有为国捐躯者的致敬。游人“争倚醉中听”,意味着人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不忘历史的教训和英雄的精神,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与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伍子胥的追忆,以及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英雄精神的崇高敬仰,具有浓郁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淮楚。旷望极、千里火云烧空,尽日西郊无雨。
厌行旅。数幅轻帆旋落,舣棹蒹葭浦。
避畏景,两两舟人夜深语。
此际争可,便恁奔名竞利去。
九衢尘里,衣冠冒炎暑。
回首江乡,月观风亭,水边石上,幸有散发披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