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翁本儒士,颇有山水缘。
葛巾石壁挂,藜杖春云穿。
文章不自衒,质实全其天。
深嗟流俗人,二氏习已坚。
亲死不土葬,焚尸骨已捐。
野翁泣为言,五避礼所先。
焚弃固足罪,拘忌亦可怜。
流俗闻此语,涕泗皆潸涟。
纯孝能锡类,人心本同然。
彼哉浊世人,心迹与书悬。
高价售名誉,捷径媒宠权。
谆谆教孝义,野翁真世贤。
野翁本儒士,颇有山水缘。
葛巾石壁挂,藜杖春云穿。
文章不自衒,质实全其天。
深嗟流俗人,二氏习已坚。
亲死不土葬,焚尸骨已捐。
野翁泣为言,五避礼所先。
焚弃固足罪,拘忌亦可怜。
流俗闻此语,涕泗皆潸涟。
纯孝能锡类,人心本同然。
彼哉浊世人,心迹与书悬。
高价售名誉,捷径媒宠权。
谆谆教孝义,野翁真世贤。
这首明代诗人林弼的《野翁吟》描绘了一位隐居山野的儒者形象,他热爱自然,生活简朴,崇尚儒家孝道。诗中野翁身着葛巾,挂于石壁,手持藜杖,行走在春天的云雾间,他的文章质朴实在,不自我夸耀,完全出于本性。他对世俗之人崇尚佛教和道教的行为表示深感忧虑,强调土葬和孝道的重要性。
野翁痛心于人们忽视传统礼仪,甚至在亲人去世后焚烧尸体,对此他泣诉五常之礼的优先地位。他认为,焚烧尸体不仅是对传统的背离,也是对拘泥于习俗的怜悯。他的言论触动了流俗之人,让他们泪流满面,认识到孝顺的纯真价值。野翁以实际行动教导孝义,被赞誉为世间的贤者。
整首诗通过野翁的形象,批判了社会上追求虚名、取巧求仕的现象,提倡回归淳朴的道德风尚,体现了作者对于人性本善和孝道传承的深刻思考。
长安一分首,万里隔烟波。
海上青山暮,天涯白发多。
寻僧因看竹,访道或求鹅。
云树无猿鸟,阴崖足薜萝。
醉中留越客,兴里眄庭柯。
黄叶身仍逐,丹霄背未摩。
别愁连旦暮,归梦绕关河。
高柳寒蝉对,空阶夜雨和。
年华空荏苒,名宦转蹉跎。
南陌东城路,春来几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