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枯虽在目,名利不关身。
高出城隍寺,野为云鹤邻。
松声寒后远,潭色雨馀新。
岂住空空里,空空亦是尘。
荣枯虽在目,名利不关身。
高出城隍寺,野为云鹤邻。
松声寒后远,潭色雨馀新。
岂住空空里,空空亦是尘。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开篇“荣枯虽在目,名利不关身”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荣华和功名利禄的超脱态度,这些东西尽管看得见,但与己无关,不影响内心的平静。
接着,“高出城隍寺,野为云鹤邻”则描绘了一种隔绝尘世、寄情自然的生活场景。诗人住在高处的寺庙之中,与自然界的云和鹤为邻,显示了他与世隔绝的心境。
“松声寒后远,潭色雨馀新”进一步渲染了这种超然物外的情感。松声在寒冷之后变得更加遥远,而潭水在细雨过后的颜色显得格外清新,这些景象都增加了一种淡远和宁静的意境。
最后,“岂住空空里,空空亦是尘”则是对这种超脱生活的一种反思。即使是在看似空灵之处居住,也终究无法完全摆脱世俗的尘埃。这不仅是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也是对精神追求极限的思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超然情怀,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之子博古今,妙年着儒冠。
顾肯易戎服,屑为游徼官。
未喜弓力武,尚爱虀盐酸。
紫面颊骨耸,赤心胆气完。
得非真将种,终当拜汉坛。
曰予俎豆学,素不梦粪棺。
甬东富海物,槁鲜供烹餐。
曰予岂嗜味,啖茹实所安。
共惟伯厚父,三入专金銮。
万古贮胸次,四溟涸毫端。
今年七十五,两纪歌考槃。
举世一景独,晚进再拜难。
庶几因此行,抠衣趋门阑。
幸不辞孺悲,昼夜勤仰鑽。
列宿共辰极,众羽朝祥鸾。
万物各从类,同心臭如兰。
去去不可追,著鞭驶征鞍。
我亦意欲往,惜哉步蹒跚。
班春逾半月,献岁换新正。
马动人声喜,星明晓意晴。
寒袪和气胜,病愈老身轻。
七十二年事,沉吟暗自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