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玉青琐闼,挥毫紫微垣。
仰参鸾鹄翔,俯视燕雀喧。
异时忧世士,才学穷根源。
亦有济时策,无因通旁阍。
公居清切班,日对龙颜温。
嘉会千一遇,论思毋惮烦。
鸣玉青琐闼,挥毫紫微垣。
仰参鸾鹄翔,俯视燕雀喧。
异时忧世士,才学穷根源。
亦有济时策,无因通旁阍。
公居清切班,日对龙颜温。
嘉会千一遇,论思毋惮烦。
这首诗描绘了陈舍人在朝廷中的形象和地位。"鸣玉青琐闼"象征着陈舍人出入宫廷的尊贵,"挥毫紫微垣"则形容他在紫微宫中书写政务,显示出他的文采和职责。"仰参鸾鹄翔,俯视燕雀喧"运用了比喻,将他比作翱翔的高飞之鸟,与下方忙碌的臣僚形成对比。
诗人称赞陈舍人是忧国忧民的贤才,深谙学问的根源,且怀有济世良策。然而,由于体制的限制,他的才能无法轻易传达给决策者。"无因通旁阍"表达了这种困境,"旁阍"指的是宫门守卫,暗示了沟通的障碍。
尽管如此,陈舍人仍然身居清要之位,每日面对皇帝都能保持谦恭和温和,这是一次难得的与君主共商国事的机会。诗人鼓励陈舍人在这样的场合中不必畏惧繁琐,尽情发表自己的见解。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美了陈舍人的才学和忠诚,同时也揭示了他作为官员的不易和责任重大。
桃花能红李能白,春深无处无颜色。
不应尚有数枝梅,可是东君苦留客。
向来开处当严冬,桃李未在交游中。
即今已是丈人行,勿与年少争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