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紫微山》
《紫微山》全文
宋 / 朱伯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凿石开山已几年,半天台殿耸危峦。

晓钟声向云边落,夜月光从槛底看。

野色难藏千里秀,松风长占一轩寒。

老僧此处真佳隐,应笑尘劳效小官。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紫微山的壮丽景色与宁静氛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隐逸之趣。

首联“凿石开山已几年,半天台殿耸危峦”,以“凿石开山”开篇,暗示了山的雄伟与历史的积淀,接着“半天台殿耸危峦”描绘出半山腰上高耸的殿堂,与险峻的山峦相映成趣,展现出一种壮观而又神秘的景象。

颔联“晓钟声向云边落,夜月光从槛底看”,运用对比手法,将清晨与夜晚的景象巧妙结合。清晨,钟声悠扬,仿佛穿透云层,显得格外清脆;夜晚,月光从栏杆下洒落,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时间的更迭,也体现了山中生活的独特节奏。

颈联“野色难藏千里秀,松风长占一轩寒”,进一步展示了山中的自然风光与独特的气候特点。无论是广阔的田野还是挺拔的松树,都难以掩饰其秀丽的景色。而松风的寒意,则为这秀美增添了别样的韵味,让人感受到山中四季变换的微妙。

尾联“老僧此处真佳隐,应笑尘劳效小官”,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赞美。老僧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了真正的归宿,远离尘世的纷扰,过着简朴而自由的生活。诗人似乎在暗喻,这样的生活远比世俗的忙碌与劳累更为可贵和值得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紫微山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美好自然与精神自由的追求。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朱伯虎
朝代:宋   字:才元   籍贯:华亭(今上海松江县)

朱伯虎,字才元,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仁宗嘉祐六年(一○六一)进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为著作佐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七)。哲宗元符二年(一○九九),迁江东转运副使,移知随州(同上书卷五一六)。事见清嘉庆《松江府志》卷四四。今录诗三首。
猜你喜欢

苦雨二首·其一

南方春夏交,正是插秧候。

望望惜雨乾,事乃胡大缪。

霖霪已弥旬,雨意犹未透。

山头争出云,不断如饙馏。

滑滑深路泥,幢幢泻檐溜。

只愁地将浮,又恐天果漏。

乖气乱暄寒,重阴错昏昼。

灶硎产鲋鱼,庭树号饥鼬。

梁柱亦何为,尚可充燎槱。

嗟嗟彼苍生,其命固难救。

洪范学不传,将谁执其咎。

(0)

至徐州口占四绝·其四

放歌曾是昔年游,濯足看山坐浪头。

今日重来人不见,满天风雨过徐州。

(0)

至徐州口占四绝·其二

人说兹行恰似游,棹歌声里下徐州。

朝来独坐蓬窗底,两岸青山送去舟。

(0)

送韩亚卿谒陵

短日寒无辉,阴云黯将雪。

夫君欲何之,燕山路超忽。

至日诏分官,禋祀缀前列。

亦知非远行,始作三日别。

三日岂云多,我心如惨戚。

北风振高冈,仆子肤欲裂。

狐帽紫貂裘,檐肩鸣轧轧。

薄暮始下车,野寺投暂歇。

村肴与市沽,亦足慰疲薾。

归途雪正晴,峰峦互明灭。

琼林玉树枝,乃若为诗设。

山行亦诚劳,高兴滋逸发。

到家解行装,赠我有长札。

(0)

顾都宪竹间书屋

淮之水,去悠悠,君家正住淮水头。

宅边不种凡草木,修竹森森如立玉。

年深春雨长儿孙,遂使长淮比淇澳。

竹间有屋小如舟,积书之多如邺侯。

手开三径谁许到,只有二仲时从游。

我生好竹仍好书,何年归去山中居。

俯看书,仰看竹,家无一钱心亦足。

(0)

雪后有怀小适园三首·其一

小圃今何在,锅腔路已苔。

竹摧搀柳径,石重压花台。

不见羊羔饮,聊将榾柮煨。

拥门三尺雪,乘兴有谁来。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叶颙 朱朴 庞尚鹏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释心月 尹廷高 叶春及 黄仲昭 曹溶 曹伯启 宋伯仁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