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顾都宪竹间书屋》
《顾都宪竹间书屋》全文
明 / 王鏊   形式: 古风

淮之水,去悠悠,君家正住淮水头。

宅边不种凡草木,修竹森森如立玉。

年深春雨长儿孙,遂使长淮比淇澳。

竹间有屋小如舟,积书之多如邺侯。

手开三径谁许到,只有二仲时从游。

我生好竹仍好书,何年归去山中居。

俯看书,仰看竹,家无一钱心亦足。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高雅的生活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场景。

首先,诗人以“淮之水,去悠悠”开篇,借淮河水的悠长流淌,营造出一种深远而宁静的氛围,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接着,点明了主人公居住在淮水之畔,其住宅周边种植着修长挺拔的竹子,如同站立的美玉一般,既展现了环境的清幽,也暗示了主人的高洁品质。

“年深春雨长儿孙,遂使长淮比淇澳。”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竹子在春雨的滋润下茁壮成长的景象,同时也将主人公的住宅与淇澳(淇河之滨)相提并论,进一步强调了这里的环境之美和主人生活的惬意。

“竹间有屋小如舟,积书之多如邺侯。”这里通过将竹屋比喻成小船,形象地表现了竹屋的轻盈与小巧,同时以邺侯(古代藏书家)的藏书量来夸赞竹屋内书籍之丰富,突出了主人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

“手开三径谁许到,只有二仲时从游。”这两句表达了主人愿意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享这份宁静与美好,但同时也强调了这种交往的稀少与珍贵,体现了主人的高雅与淡泊名利的态度。

最后,“我生好竹仍好书,何年归去山中居。”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竹与书的喜爱,以及渴望隐居山林的愿望,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主人公生活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作者介绍
王鏊

王鏊
朝代:明   字:济之   号:守溪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450—1524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猜你喜欢

暮秋感怀

重阳节后北风多,景物萧条可奈何。

叶带寒声风外落,雁随霜信月中过。

愁来万事纷如结,老去孤忠耿不磨。

偷得浮生片时暇,凭阑搔首且吟哦。

(0)

万里桥江上习射

坡陇如涛东北倾,胡床看射及春晴。

风和渐减雕弓力,野迥遥闻羽箭声。

天上搀抢端可落,草间狐兔不须惊。

丈夫未死谁能料,一笴他年下百城。

(0)

沧浪亭怀贯之

沧浪独步亦无悰,聊上危台四望中。

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0)

梅花二十首·其十六

才有梅花便不同,一年清致雪霜中。

疏疏篱落娟娟月,寂寂轩窗淡淡风。

生长元从琼玉圃,安排合在水晶宫。

何须更探春消息,自有幽香梦里通。

(0)

春日使府寓怀二首·其一

一想流年百事惊,已抛渔父戴尘缨。

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故故生。

道困古来应有分,诗传身后亦何荣。

谁怜合负清朝力,独把风骚破郑声。

(0)

樵者

行山行采薇,闲剪蕙为衣。

避世嫌山浅,逢人说姓稀。

有时还独醉,何处掩衡扉?

莫看棋终局,溪风晚待归。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陈抟 王居安 陈寿祺 甄龙友 归子慕 刘泾 载湉 支遁 张协 蔡元定 冯延登 杨师道 刘桢 张维屏 皇甫松 刘致 裴度 赵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