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盛年来,常忧行及老。
取友历险难,所志在闻道。
一日复一日,如饥望得饱。
外为名所驱,内苦意不了。
蹉跎五十馀,坐令颜色槁。
齿发日变衰,智虑始欲扫。
回首忆盛年,空负筋力好。
偃形向岩扉,束书置穷讨。
冥心闻斗蚁,纵目对飞鸟。
身安忘卑高,分足任多少。
聊称拙者心,得此悔不早。
我从盛年来,常忧行及老。
取友历险难,所志在闻道。
一日复一日,如饥望得饱。
外为名所驱,内苦意不了。
蹉跎五十馀,坐令颜色槁。
齿发日变衰,智虑始欲扫。
回首忆盛年,空负筋力好。
偃形向岩扉,束书置穷讨。
冥心闻斗蚁,纵目对飞鸟。
身安忘卑高,分足任多少。
聊称拙者心,得此悔不早。
这首诗名为《称拙》,是明代诗人罗洪先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和对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和生活的向往。
首句“我从盛年来,常忧行及老”描绘了诗人从年轻到老年的历程,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着,“取友历险难,所志在闻道”表明了诗人交友不易,但其志向在于探寻真理,追求智慧。
“一日复一日,如饥望得饱”形象地比喻了诗人对知识和真理的渴望,如同饥饿的人期盼食物一样。然而,“外为名所驱,内苦意不了”揭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外部的名利诱惑与内心的困惑交织在一起。
“蹉跎五十馀,坐令颜色槁”描述了诗人在这漫长岁月中的疲惫与衰老,感叹时间的无情。接下来,“齿发日变衰,智虑始欲扫”进一步强调了岁月的痕迹,以及随着年龄增长,对世事的看淡。
“回首忆盛年,空负筋力好”表达了诗人对年轻时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自己未能充分利用青春时光的遗憾。最后,“偃形向岩扉,束书置穷讨。冥心闻斗蚁,纵目对飞鸟。身安忘卑高,分足任多少。聊称拙者心,得此悔不早”则展现了诗人晚年选择远离尘嚣,静心读书,观察自然,追求心灵的平静与满足,表达了对简单生活和内心安宁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比年轻与老年的生活状态,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和生活的追求。
一雨端能减百忧,肩舆径上最高楼。
山容净洗无穷碧,江水新添自在流。
已觉春随花片老,不应身似贾胡留。
烟蓑风笠南山下,正好归欤看麦秋。
楼横北固,尽日厌厌雨。
欸乃数声歌,但渺漠、江山烟树。
寂寥风物,三五过元宵,寻柳眼,觅花英,春色知何处。
落梅呜咽,吹彻江城暮。
脉脉数飞鸿,杳归期、东风凝伫。
长安不见,烽起夕阳间,魂欲断、酒初醒,独下危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