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楼阁似鱼鳞,不见清风起白蘋。
试选苕溪最深处,仍呼我辈不羁人。
窥船野鹤何曾下,见烛飞虫空自驯。
绕郭荷花一千顷,谁知六月下塘春。
城中楼阁似鱼鳞,不见清风起白蘋。
试选苕溪最深处,仍呼我辈不羁人。
窥船野鹤何曾下,见烛飞虫空自驯。
绕郭荷花一千顷,谁知六月下塘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城南泛舟的夏日风景图。开篇“城中楼阁似鱼鳞”以生动的比喻勾勒出城市建筑密集而有序的特点,接着“不见清风起白蘋”则表现了诗人对清凉之风的渴望,但在炎热夏季里却难以为得。
第三句“试选苕溪最深处,仍呼我辈不羁人”表达了诗人选择河流中最为幽深之处,以寻找那些与世无争、性格独立的人。这里的“不羁人”暗示了诗人对于自由自在生活态度的向往。
第四句“窥船野鹤何曾下,见烛飞虫空自驯”描写了诗人在舟中偷觑到岸边的野鹤,以及夜晚烛光下的飞虫。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自然界生命活跃而不为人类所扰的和谐状态。
最后两句“绕郭荷花一千顷,谁知六月下塘春”则展现了诗人对于夏季荷花盛开场景的描绘,以及对这个时节中隐秘美好的发现。这里的“六月”指的是农历六月,即夏至之后,最热的时候,而“下塘春”则是对这一时节中仍然蕴含着生机与美好的一种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城南泛舟景象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自由生活态度以及夏日独特情怀的深切体验。
虹亭村落如秋花,十里五里方一家。
山城县治开草野,草屋低窄旋桑麻。
丁男当官应徭役,妇女看家种山麦。
汴沟淤塞无稻苗,麦足家家黍为食。
野桑养蚕收茧丝,枣根染丝来作衣。
秋湖水落莲芡盛,腊月雪深鹑兔肥。
岁时浇酒五月暮,但愿开云雨如注。
蚕成麦熟官事闲,柳堤人唱桑阴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