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太虚以黄楼赋见寄,作诗为谢》
《太虚以黄楼赋见寄,作诗为谢》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我在黄楼上,欲作黄楼诗。

忽得故人书,中有黄楼词。

黄楼高十丈,下建五丈旗。

楚山以为城,泗水以为池。

我诗无杰句,万景骄莫随。

夫子独何妙,雨雹散雷椎。

雄辞杂今古,中有屈、宋姿。

南山多磬石,清滑如流脂。

朱蜡为摹刻,细妙分毫釐。

佳处未易识,当有来者知。

(0)
注释
黄楼:诗人所在的楼阁。
故人:老朋友。
黄楼词:关于黄楼的诗词。
十丈:形容楼的高度。
五丈旗:巨大的旗帜。
楚山:指代远方的山脉。
泗水:河流名,此处可能象征水源。
杰句:出色的诗句。
雄辞:雄壮的文辞。
屈、宋姿:指屈原和宋玉的才情风格。
磬石:一种坚硬的石头,常用于制作乐器。
朱蜡:红色的蜡料,用于雕刻。
摹刻:雕刻或描绘。
来者:未来能看到这些的人。
翻译
我在黄楼上,想要创作黄楼的诗篇。
忽然收到老朋友的信,里面竟有黄楼的诗词。
黄楼高耸入云,底下竖立着五丈高的旗帜。
以楚山作为城墙,用泗水作为护城河。
我的诗没有华丽的句子,但万千景色都难以超越。
先生的诗才真是奇妙,如雨雹散落,震撼人心。
他的言辞雄浑,融合古今风格,仿佛屈原、宋玉的风范。
南山盛产磬石,光滑如流动的油脂。
用朱红蜡刻画,精细到毫厘之间。
美好的地方不易察觉,但未来定有人能领悟。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黄楼之上,得友人来书并附黄楼词,触发创作欲望。黄楼高耸,旗帜飘扬,与楚山泗水相辉映,构成一幅壮丽图景。诗人自谦无出奇之句,却赞叹友人之辞妙绝,融合古今,屈原、宋玉风姿俱在。

南山磬石滑顺如脂,朱红蜡烛细刻入微,形象鲜明。此景此情,不易为人所识,但诗人相信将来必有知音者赏析其妙。全诗语言流畅,意境辽阔,表现了诗人对友谊和文学创作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细腻感受与高远追求。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得句·其二

马步山逾险,舟行水未通。

驭风为道号,啮雪是家风。

自许清如玉,从教臭似铜。

人生几两屐,老去一飘蓬。

(0)

送陈永康昌年

公不登台省,犹宜立内朝。

如何百里县,更以一身遥。

俗悍须宽理,年丰在政调。

清秋送卓茂,目断马萧萧。

(0)

次韵七首·其二

步蹇堪扶杖,头童欲罢簪。

渚云秋澹泊,庭树晚萧森。

秀颖垂千亩,遥青出寸岑。

本来关个事,而独可人心。

(0)

梦中作

青灯一盏照青编,月色霜华两皓然。

交友岁寒何所忆,水仙王庙竹林边。

(0)

接齐叟总干兄榇

人生何者遽宜休,如此诗书未白头。

舍棹灯明烟雨里,居人那识在原愁。

(0)

九日卧病时甫自津沽归道遇故人南来

倦客无家病失依,孤斋九日正添衣。

登高坐废江亭约,访旧才从沽上归。

秋后风怀人比菊,梦中乡事柳成围。

何嫌药裹非良饵,自惜闲身昼掩扉。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宋湘 袁中道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李世民 杨奂 海瑞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归有光 陈赓 党怀英 杨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