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步山逾险,舟行水未通。
驭风为道号,啮雪是家风。
自许清如玉,从教臭似铜。
人生几两屐,老去一飘蓬。
马步山逾险,舟行水未通。
驭风为道号,啮雪是家风。
自许清如玉,从教臭似铜。
人生几两屐,老去一飘蓬。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或高僧在深山之中修行的景象和心境。开篇“马步山逾险,舟行水未通”写出了环境的险峻与交通的不便,这是一种常见于山居生涯中的自然描写,也暗示了人物选择远离尘世、隐逸山林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的“驭风为道号,啮雪是家风”则透露出这位修行者的高洁品格和超凡脱俗的生活方式。其中,“驭风”可能指的是控制心性的禅定之法,而“啮雪”则显示出一种与自然为伴、不畏严寒的坚韧生命力,这两句共同构筑了一个超然物外、自在飞扬的高士形象。
“自许清如玉,从教臭似铜”一句,表达了修行者对自身品性的自信与对外界尘埃的淡漠。这里的“清如玉”象征着纯洁无暇,而“臭似铜”则可能暗喻世间的污浊和不净,但这位修行者却能够超然于此,保持内心之清。
最后,“人生几两屐,老去一飘蓬”则是对生命无常与年华易逝的一种感慨。其中,“几两屐”比喻时间的短暂,而“老去一飘蓬”则形象地描绘了人生如浮云,老去如同轻盈的蓬草被风吹得无处所依。
整首诗通过对山居生活、自然景观和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纯净的生活理念。
片帆暮落,正前村梅蕊,愁人如雪。
东陌西溪长记得,疏影横斜时节。
六出冰姿,玉人微步,笑里轻轻折。
兰房沈醉,暗香曾共私窃。
回头万水千山,一枝重见处,离肠千结。
料想临鸾消瘦损,时把啼红偷浥。
怎得伊来,许多幽恨,共拈青梢说。
如今千里,断魂空对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