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疾那知死,三朝竟不醒。
遗羹真惨怆,分肉尚精明。
玉树衣难綵,壁岩毡枉青。
英魂千古在,稚子读书声。
一疾那知死,三朝竟不醒。
遗羹真惨怆,分肉尚精明。
玉树衣难綵,壁岩毡枉青。
英魂千古在,稚子读书声。
这首诗是宋代女词人许月卿的作品,名为《挽妹婿汪汻四首(其三)》。从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一股哀伤之情,诗人借此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悲痛。
"一疾那知死,三朝竟不醒。"
这里描绘了病逝者突然之间便去世的情景,三日未能醒转,突如其来的离别让人难以接受。
"遗羹真惨怆,分肉尚精明。"
诗人通过对逝者遗物的描述,传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哀痛与不舍。遗羹,即剩余的饭菜,象征着逝者的生活痕迹依旧,而分肉则是古代丧礼中的一部分,表明诗人对逝者之关切、细致。
"玉树衣难綵,壁岩毡枉青。"
玉树衣指的是逝者生前所穿的华丽衣服,现在却成了难以缀补的心灵创伤。而壁岩毡枉青,则是对逝者墓地景象的描绘,毡枉即古代用来覆盖墓坟的草帛,枉青则暗示着时间流转与生命消逝。
"英魂千古在,稚子读书声。"
诗人相信逝者的英魂将长存千古,而生者则继续生活,稚子读书的声音成为了对逝者最好的纪念和祭奠。
整首诗通过对逝者生命痕迹的描绘,以及对逝者哀痛的情感流露,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同时,也透露出生者继续生活的坚强与希望,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考。
熟读执事文,恍如入宝山。
瑰异千万种,一一无可删。
瑶草既俯拾,珠树亦仰攀。
美玉不知数,照映穹壤间。
大者中圭瓒,小者堪佩环。
居然郊庙器,胡为委荆菅。
嗟余颇识宝,对之清涕潸。
携寘蔀屋内,虹气惊市阛。
常恐阳虎辈,窃去亡繇还。
何当变姓名,袖出函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