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执事文,恍如入宝山。
瑰异千万种,一一无可删。
瑶草既俯拾,珠树亦仰攀。
美玉不知数,照映穹壤间。
大者中圭瓒,小者堪佩环。
居然郊庙器,胡为委荆菅。
嗟余颇识宝,对之清涕潸。
携寘蔀屋内,虹气惊市阛。
常恐阳虎辈,窃去亡繇还。
何当变姓名,袖出函谷关。
熟读执事文,恍如入宝山。
瑰异千万种,一一无可删。
瑶草既俯拾,珠树亦仰攀。
美玉不知数,照映穹壤间。
大者中圭瓒,小者堪佩环。
居然郊庙器,胡为委荆菅。
嗟余颇识宝,对之清涕潸。
携寘蔀屋内,虹气惊市阛。
常恐阳虎辈,窃去亡繇还。
何当变姓名,袖出函谷关。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刘克庄所作,题目为《题胡仲威文藁》。诗中描绘了胡仲威收藏的书籍如同宝山般丰富珍贵,每一篇章都不可或缺。诗人用瑶草、珠树比喻这些书籍的珍奇与繁多,美玉则象征着知识的深邃与广博。这些宝物不仅用于装饰,更是为郊庙之器所用,显示了胡仲威不仅是个收藏家,更是一个有文化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诗人自叹对这些宝物有所识别,对着这些书籍流下清澈的泪水。最后,诗人表达了担忧,担心这些珍贵的知识会像阳虎一样被窃取而失去。诗中还透露出诗人希望能够改变自己的名字,从函谷关中袖出真知,以期留住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胡仲威丰富的藏书,更反映了诗人对于知识传承与保护的深切关怀。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诗人强调了书籍作为文化瑰宝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对于文化责任的认知。
七十二君已绵邈,乾坤只今留岱岳。
烟书云篆吊秦碑,万圣千灵朝汉朔。
白日雕幡路相望,夜深仙乐张天上。
日观天门踊跃登,芒作双鞋藜作杖。
匹练吴门见几人,向来寂寞空山春。
溪花谷树忽生色,一朝若为山人新。
君行正直年华谢,山雪纷纷向君下。
去看九州玉削成,孤高始信岱岳名。
若趁长风竟飞举,鹅毛柳絮同身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