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亦怀恩地,高禽尽下飞。
吏穿霞片望,僧埽月棱归。
省拜墀烟近,林居玉漏微。
曾令驻锡话,聊用慰攀依。
山亦怀恩地,高禽尽下飞。
吏穿霞片望,僧埽月棱归。
省拜墀烟近,林居玉漏微。
曾令驻锡话,聊用慰攀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洞的作品,名为《寄贺郑常侍》。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深厚情感。
"山亦怀恩地,高禽尽下飞。" 这两句表达了山川大地怀抱万物之恩泽,高耸的鸟儿纷纷归巢的生动画面,展示了一种自然界生命力旺盛的情景。
"吏穿霞片望,僧埽月棱归。" 这两句则描绘了官吏透过云霞窥视远方,僧人随着月光的指引返回寺庙的情形,体现了诗人对不同生活状态的观察和理解。
"省拜墀烟近,林居玉漏微。" 这两句写的是官员简化礼节,只需轻拂烟霭即可谒见,以及林间住所清幽,时光流转得以宁静自得的情景。
"曾令驻锡话,聊用慰攀依。"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曾经受命停留之地,与友人交流思想,以此作为安慰和依靠的意愿。
整首诗通过对山、禽、官吏、僧人的描写,以及对自然界与人生状态的观察,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心灵寄托的情怀。李洞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远的意境,在诗歌中构筑了一个既美丽又充满哲思的世界。
古来云海茫茫,道山绛阙知何处。
人间自有,赤城居士,龙蟠凤翥。
清净无为,坐忘遗照,八篇奇语。
向玉霄东望,蓬莱晻霭,有云驾、骖风驭。
行尽九州四海,笑纷纷、落花飞絮。
临江一见,谪仙风采,无言心许。
八表神游,浩然相对,酒酣箕踞。
待垂天赋就,骑鲸路稳,约相将去。
《水龙吟.昔谢自然欲过海求师蓬莱,至海中,或谓自然,蓬莱隔弱水三十万里,不可到。天台有司马子微,身居赤城,名在绛阙,可往从之,自然乃还,受道于子微。白日仙去,子微著坐忘论七篇,枢一篇,年百馀,将终,谓弟子曰:吾居玉霄峰,东望蓬莱,尝有真灵降焉,今为东海青童君所召,乃蝉脱而去。其后李太白作大鹏赋云:尝见子微于江陵,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元丰七年冬余过临淮,而湛然先生梁公在焉,童颜清彻,如二三十许人,然人亦有自少见之者。善吹铁笛,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乃作水龙吟一首,记子微太白之事,倚其声而歌之》【宋·苏轼】古来云海茫茫,道山绛阙知何处。人间自有,赤城居士,龙蟠凤翥。清净无为,坐忘遗照,八篇奇语。向玉霄东望,蓬莱晻霭,有云驾、骖风驭。行尽九州四海,笑纷纷、落花飞絮。临江一见,谪仙风采,无言心许。八表神游,浩然相对,酒酣箕踞。待垂天赋就,骑鲸路稳,约相将去。
https://shici.929r.com/shici/lk2cxr.html
绿蝶来何从,穿花倍峭茜。
伊谁折花枝,起舞掠袂缘。
艳如点黛螺,轻如衔泥燕。
栩栩各知还,又如客游倦。
不虞独分飞,翻向箱笼眄。
弱翅触四隅,密网开三面。
逸熊得昭苏,旧侣若慰唁。
破镜感重圆,故剑珍百鍊。
文采本天生,大化任流转。
料尔双双飞,快逐东风便。
如何蝉翅黏,无乃雀屏衒。
幸兹返故园,时或来吟院。
陔兰畅和风,帘栊好息宴。
分付九张机,貌尔五色线。
不然伴仙蝶,寻芳近郊甸。
大胜菜花村,游蜂共潜见。
庄生妙齐物,品勿论贵贱。
且赋《逍遥游》,待补《仙岩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