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中三五户,青麦绕山居。
自理鸡豚栅,谁程子姓书。
生涯依蜡树,吏政剥棕榈。
未羡高车客,能令骨肉疏。
望中三五户,青麦绕山居。
自理鸡豚栅,谁程子姓书。
生涯依蜡树,吏政剥棕榈。
未羡高车客,能令骨肉疏。
这首《山居》诗,由明代诗人黄衷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质朴的山间生活图景。
首句“望中三五户”,寥寥数语勾勒出山居环境的偏远与静谧,远处可见的不过是零星几户人家,展现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隐逸之感。接着,“青麦绕山居”一句,以青翠的麦田环绕山居,进一步渲染了自然与生活的和谐共存,仿佛人与自然之间有着不解之缘。
“自理鸡豚栅,谁程子姓书。”这两句描绘了山居主人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他们亲自照料家禽和农田,过着简单而充实的日子。同时,也暗示了知识与文化的传承,或许在这样的环境中,读书学习也别有一番风味。
“生涯依蜡树,吏政剥棕榈。”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蜡树和棕榈分别象征着生活与官场。蜡树可能是指山居者依赖自然资源维持生计,而棕榈则可能暗指官场的复杂与剥削。这一对比,既展现了山居生活的简朴与自由,也对官场的现实进行了讽刺。
最后,“未羡高车客,能令骨肉疏。”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的不屑。高车客,即显赫的官员或贵族,他们的生活虽然光鲜,却往往导致亲情疏远。相比之下,山居生活虽简陋,却能保持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体现了诗人对真挚情感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居生活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与向往。
夜寒枕席跳霰珠,夜深我睡霰亦无。
未晨仆起索炊火,怪见满地琼瑶铺。
我行至此不得止,但倚红酒为先驱。
路逢十店九闭户,苦寒正自无薪刍。
终然著地即化去,造物何用劳工夫。
前山欲融未融处,玉龙浮动青珊瑚。
藤梢竹刺时点缀,寒食野花栖路隅。
小车行雪真有益,平生看画无此笔。
自有东阳,锦水城山,几千百年。
记往时仅说,拥麾刻郡,而今创见,持橐甘泉。
地脉方兴,天荒欲破,还为盐梅生钜贤。
清和候,正风薰日永,作地行仙。题舆小驻樵川。
常只恐祖生先著鞭。
算谁从井落,重新疆理,谁从襄岘,一洗腥膻。
幕府归来,未应袖手,行有诏书来九天。
勋名就,使吾乡夸诧,盛事流传。
燕寝香凝,官事了、诗情充溢。
归后院、花容争媚,柳眉添碧。
老子胡床常自叹,轻裾长袖从何觅。
探城楼、此际夜如何,更筹一。人已老,春将毕。
临曲水,才旬日。快朝来雨过,鱼儿争出。
淡酒一杯空酩酊,黄堂千骑真安逸。
问朱轓、何日到丘园,联綦迹。
蜀踞国上流,蜀固天下固。
欲为天下谋,护蜀风寒处。
极边植藩篱,黄牛白环戍。
中间屹垣墉,武休河池路。
近里古剑关,峭绝鸟莫度。
屏蔽益梓夔,堂奥有门户。
天险以德强,地险以势阻。
王公设人险,颇牧与羊杜。
前茅元戎崔,当道卧老虎。
后距付君侯,万卷作干橹。
坤维巩金汤,国势重鼎吕。
予曰有疏附,予曰有禦侮。
我闻大剑旁,小剑可驰骛。
双轨来苏坡,半苇白水渡。
彻桑遍绸缪,迨此未阴雨。
毋谓天下壮,而恃一夫怒。
高堂挹横山,云木叫杜宇。
樽酒逢故人,重圆梦中语。
《隆庆徐守作堂名蜀固一夕梦与余赋诗堂上有何时首归涂樽酒逢故人之句未几过其堂为赋之》【宋·洪咨夔】蜀踞国上流,蜀固天下固。欲为天下谋,护蜀风寒处。极边植藩篱,黄牛白环戍。中间屹垣墉,武休河池路。近里古剑关,峭绝鸟莫度。屏蔽益梓夔,堂奥有门户。天险以德强,地险以势阻。王公设人险,颇牧与羊杜。前茅元戎崔,当道卧老虎。后距付君侯,万卷作干橹。坤维巩金汤,国势重鼎吕。予曰有疏附,予曰有禦侮。我闻大剑旁,小剑可驰骛。双轨来苏坡,半苇白水渡。彻桑遍绸缪,迨此未阴雨。毋谓天下壮,而恃一夫怒。高堂挹横山,云木叫杜宇。樽酒逢故人,重圆梦中语。
https://shici.929r.com/shici/luLC2.html
忆绣衾相向轻轻语。
屏山掩、红蜡长明,金兽盛熏兰炷。
何期到此,酒态花情顿孤负。
柔肠断、还是黄昏,那更满庭风雨。
听空阶和漏,碎声斗滴愁眉聚。
算伊还共谁人,争知此冤苦。
念千里烟波,迢迢前约,旧欢慵省,一向无心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