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儿事未了,山照已衔西。
数曲寻江路,层空步石梯。
栖高得月早,壁峭与天齐。
往矣初寮躅,摩挲旧碣题。
痴儿事未了,山照已衔西。
数曲寻江路,层空步石梯。
栖高得月早,壁峭与天齐。
往矣初寮躅,摩挲旧碣题。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痴儿在月波亭观书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光洒落、山川映照、江水蜿蜒、石梯蜿蜒、月色早降、峭壁入云等自然景观,以及对先贤足迹的追忆和对历史文化的感慨。诗人以“痴儿”自喻,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过往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寄情山水的淡泊心境。
首句“痴儿事未了”,以“痴儿”自称,既体现了诗人对学问的执着追求,也暗示了其内心的痴迷与投入。接着,“山照已衔西”描绘了夕阳西下,山影渐长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随后,“数曲寻江路,层空步石梯”则展示了诗人沿着曲折的江边小路,踏着层层石梯前行的情景,既表现了探索的艰辛,也寓意着求知之路的漫长与不易。
“栖高得月早,壁峭与天齐”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月波亭所在环境的高峻与清幽,月色早早地洒满亭台楼阁,与峭壁直插云霄的景象相映成趣,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立体感,也赋予了诗歌以深远的意境。最后,“往矣初寮躅,摩挲旧碣题”表达了诗人对前人足迹的追忆与敬仰,通过触摸古老的碑文,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脉动,激发了对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文化的深情回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平生癖于诗,业债馀清净。
但已心孔开,敢誇笔锋劲。
疾书或攲斜,所向必雅正。
顾惭非晋人,出语那韵胜。
亦好三亩园,松竹互掩映。
门阑虽间启,俗客未省迎。
岂唯惬幽情,颇复动诗兴。
朅来古泮宫,未谙麋鹿性。
何处更有诗,抗走足不定。
宗英出大篇,重此绿绮赠。
未应费推敲,讵止工竞病。
此作不为妙,妙处知难更。
吟坛将风雅,琐尾宜退听。
贺白真雁行,离骚可奴命。
熟复句中眼,如对麈尾柄。
迷途获指南,从此识畦径。
自应形赞叹,谁复献嘲评。
佳处未易知,当有识者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