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癖于诗,业债馀清净。
但已心孔开,敢誇笔锋劲。
疾书或攲斜,所向必雅正。
顾惭非晋人,出语那韵胜。
亦好三亩园,松竹互掩映。
门阑虽间启,俗客未省迎。
岂唯惬幽情,颇复动诗兴。
朅来古泮宫,未谙麋鹿性。
何处更有诗,抗走足不定。
宗英出大篇,重此绿绮赠。
未应费推敲,讵止工竞病。
此作不为妙,妙处知难更。
吟坛将风雅,琐尾宜退听。
贺白真雁行,离骚可奴命。
熟复句中眼,如对麈尾柄。
迷途获指南,从此识畦径。
自应形赞叹,谁复献嘲评。
佳处未易知,当有识者證。
平生癖于诗,业债馀清净。
但已心孔开,敢誇笔锋劲。
疾书或攲斜,所向必雅正。
顾惭非晋人,出语那韵胜。
亦好三亩园,松竹互掩映。
门阑虽间启,俗客未省迎。
岂唯惬幽情,颇复动诗兴。
朅来古泮宫,未谙麋鹿性。
何处更有诗,抗走足不定。
宗英出大篇,重此绿绮赠。
未应费推敲,讵止工竞病。
此作不为妙,妙处知难更。
吟坛将风雅,琐尾宜退听。
贺白真雁行,离骚可奴命。
熟复句中眼,如对麈尾柄。
迷途获指南,从此识畦径。
自应形赞叹,谁复献嘲评。
佳处未易知,当有识者證。
这首宋代诗人喻良能的《次韵宗郎中师仁见示古风》以个人的诗歌偏好和创作体验为线索,展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独特见解。首句“平生癖于诗,业债馀清净”表达了诗人一生酷爱诗歌,如同清偿债务后的释然与专注。接着,“但已心孔开,敢誇笔锋劲”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开阔和笔力的雄健。
诗中提到“疾书或攲斜,所向必雅正”,描述了诗人书写时的投入与对作品格调的坚持。然而,他也自谦并非晋代文人那样韵致出众,但仍能在田园生活中找到诗意,享受清静。“朅来古泮宫,未谙麋鹿性”暗指诗人初入官场,对世事还有些陌生,但诗歌的热情并未减退。
宗郎中师仁赠送的古风之作让诗人深感敬佩,他评价说:“此作不为妙,妙处知难更。”认为作品虽非尽善尽美,但其精妙之处难以超越。诗人以“吟坛将风雅,琐尾宜退听”表达对诗歌风雅传统的尊重,同时也暗示自己的谦逊态度。
最后,诗人表示只有真正懂得诗歌的人才能欣赏到佳处,自己将以此诗为鉴,感叹“佳处未易知,当有识者證”。整体来看,这首诗既展示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也流露出对诗歌艺术的深入理解和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