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岭倚层霄,祥云向晓飘。
轻笼琼岛树,润浥玉田苗。
捧日舒华盖,从龙曳绛绡。
连蜷时度壑,夭矫或成桥。
黛色晴如滴,风光昼未消。
为霖端有望,四海正枯焦。
翠岭倚层霄,祥云向晓飘。
轻笼琼岛树,润浥玉田苗。
捧日舒华盖,从龙曳绛绡。
连蜷时度壑,夭矫或成桥。
黛色晴如滴,风光昼未消。
为霖端有望,四海正枯焦。
这首诗描绘了晨曦中云雾缭绕的山岭景象,充满了诗意与自然之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山岭、云彩、树木、田野等元素巧妙融合,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壮丽的画面。
首句“翠岭倚层霄”,以“翠岭”点明山色之青葱,“倚层霄”则描绘山势之高耸入云,展现出山岭的雄伟气势。接着“祥云向晓飘”,以“祥云”象征吉祥之气,与“向晓飘”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清晨特有的宁静与神秘氛围。
“轻笼琼岛树,润浥玉田苗”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山中的树木比作琼岛上的树,被轻柔的云雾所笼罩;将田野中的庄稼比作玉田里的苗,被滋润的雨水所浸润,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捧日舒华盖,从龙曳绛绡”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云雾与阳光相互映衬的美丽景象。“捧日”形容云雾如同托举着太阳,展现出云雾的轻盈与温暖;“舒华盖”则比喻云雾如同展开的华盖,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华贵。“从龙曳绛绡”则描绘了云雾随风飘动,如同龙尾拖曳着红色的丝绸,既生动又富有想象力。
“连蜷时度壑,夭矫或成桥”两句,通过“连蜷”和“夭矫”的动态描写,展现了云雾在山谷间蜿蜒曲折、时而形成桥梁的奇妙景象,赋予了画面以动感与变化。
“黛色晴如滴,风光昼未消”两句,以“黛色”形容晴空的深邃与清朗,仿佛雨后的天空滴落着深色的颜料,展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美感。同时,“风光昼未消”则强调了自然景色在白天的持续美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永恒魅力。
最后,“为霖端有望,四海正枯焦”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雨水的期待,希望它能带来甘霖,解救正在遭受干旱之苦的大地,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晨雾山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与和谐,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
宋南遂不北,有将而无相。
哀哉赵元镇,牢落南荒放。
误识猢狲王,谪禦鹦鹉瘴。
五年住潮州,间复遭谗谤。
此老终倔强,气作山河壮。
潮人爱居士,既去犹景向。
大书得全字,揭榜讲堂上。
遗址今何存,烟蔓苦难访。
睒睒箕尾光,中夕劳怅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