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太史后,当世大儒门。
诸老贤宗子,文公爱嫡孙。
不来陪讲席,却去护留屯。
寂寞冯唐老,无人为上言。
渡江太史后,当世大儒门。
诸老贤宗子,文公爱嫡孙。
不来陪讲席,却去护留屯。
寂寞冯唐老,无人为上言。
这是一首描绘文人生活与情感交流的诗句,通过对人物关系和行为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古代士大夫之间的交往与学术氛围。其中,“渡江太史后,当世大儒门”一句,既是对主人公身份地位的一种肯定,也映射出诗人对其家族文化底蕴的赞赏和敬仰。随后的“诸老贤宗子,文公爱嫡孙”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尊崇之情,通过“嫡孙”的称谓,更突出了家风与学术传承的重要性。
然而,“不来陪讲席,却去护留屯”一句,则转折出主人公对待学术交流的态度,从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淡泊和超脱,甚至是对世俗学术界某种形式主义的批判。这种行为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个人修养与内在修持的追求。
最后,“寂寞冯唐老,无人为上言”则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和对主人公境遇的同情。在这里,诗人通过“寂寞”二字传达出一种孤独感,可能是因为主人公的超脱而未能得到应有的认可或者理解。同时,“冯唐老”的提及,或许是在借古人的名讳来隐喻主人公的高洁与孤傲。
总体来说,这段诗句以其深婉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描绘了一位学者在当世的孤独与超然,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一种认同和赞美。
男儿但得志,何必知阶级。
往者三殿灾,梓人进公秩。
督木数万里,杞梓被天黑。
长年千许人,餐餐损邮食。
目今事戎马,公私敝已极。
减得一丝毫,便是竭心力。
雀飞无劲毛,不若蛟有翼。
爱君才调好,部署有规则。
气猛而肠刚,幕府中难得。
此是有用人,终堪事绝域。
寒花如古玉,未出屡遭刑。
幽魂欣冷石,怨入楚骚经。
置驿报花安,未晓心先听。
梦到讯不到,浇炙瘦园丁。
雪心胶蜡蒂,乱结如顽硎。
安得鹤膝枝,一洗龙脑腥。
扫室待天女,㓗水贮空瓶。
枕上见罗浮,诸仙门反扃。
菊格与兰韵,于汝犹鹡鸰。
纷纷缛桃李,奚啻渭与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