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帝乘舆南狩日,厓门山色郁嶙峋。
拟凭冠履回天步,岂谓旌旗仆海滨。
周社讵令移九鼎,商家犹喜见三仁。
行朝故迹千年在,异代瞻依倍怆神。
宋帝乘舆南狩日,厓门山色郁嶙峋。
拟凭冠履回天步,岂谓旌旗仆海滨。
周社讵令移九鼎,商家犹喜见三仁。
行朝故迹千年在,异代瞻依倍怆神。
这首《厓山吊古》由明代诗人陈履所作,通过对宋帝南狩与厓门山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兴衰与英雄人物的感慨。
首联“宋帝乘舆南狩日,厓门山色郁嶙峋”,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宋帝被迫南迁的情景,同时将目光投向了背景中的厓门山,山色苍郁,峰峦峻峭,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沉重而壮丽的氛围。
颔联“拟凭冠履回天步,岂谓旌旗仆海滨”,表达了诗人对于扭转乾坤、恢复中原的渴望,然而现实却是宋军败绩,旌旗倒伏于海滨,暗示了宋朝的覆灭,同时也蕴含着对历史命运的无奈与反思。
颈联“周社讵令移九鼎,商家犹喜见三仁”,通过对比周朝与商朝的历史事件,强调了贤明君主的重要性。这里“九鼎”象征国家的稳定与统一,“三仁”则指商朝的三位贤臣,以此来反衬宋朝末年的混乱与无能。
尾联“行朝故迹千年在,异代瞻依倍怆神”,将视角拉回到现实,指出厓山这一历史遗迹虽已历经千年,但其承载的悲壮与哀思却让后人感同身受,倍感伤痛。这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也是对当下世事变迁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兴衰、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二月祭社时,相呼过前林。
磨刀向猪羊,穴地安釜鬵。
老幼相后先,再拜整衣襟。
酾酒卜筊杯,庶知神灵歆。
得吉共称好,足慰今年心。
祭馀就广坐,不间富与贫。
所会虽里闾,亦有连亲姻。
持殽相遗献,聊以通殷勤。
共说天气佳,晴暖宜蚕春。
且愿雨水匀,秋熟还相亲。
酒酣归路暄,桑柘影在身。
倾攲半人扶,大笑亦大嗔。
勿谓浊世中,而无羲皇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