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名仙者物,何恙亦沈冥。
吊月怜孤影,埋云惜瘦形。
琴中空作操,诗外不消铭。
叶落鸣皋处,犹疑昨夜听。
既名仙者物,何恙亦沈冥。
吊月怜孤影,埋云惜瘦形。
琴中空作操,诗外不消铭。
叶落鸣皋处,犹疑昨夜听。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刘黻的作品,名为《和赵寺丞忆鹤吟》。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以深邃的意境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既名仙者物,何恙亦沈冥。" 这两句诗开篇便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名仙者物"指那些被人们传颂为神仙之物,如同月亮、云彩等自然景象,"何恙亦沉冥"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些美好事物的深切感慨和内心世界的沉郁。
接下来的"吊月怜孤影,埋云惜瘦形。" 这两句更是直接描绘出诗人对月亮和云彩这类自然景象的独特情感。"吊月"即挂念于月,"怜孤影"则是对那孤零零的月亮投以深深的同情;而"埋云惜瘦形"则是在表达诗人不忍心看到那些飘逸的云彩消散无踪,留下的是对它们瘦弱姿态的怜悯。
"琴中空作操,诗外不消铭。" 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的艺术追求和内在修养。"琴中空作操"意味着通过琴声来抒发情感,但又不仅局限于琴音;而"诗外不消铭"则表明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即便是在诗歌之外,也有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积淀。
最后两句"叶落鸣皋处,犹疑昨夜听。" 则是用景物描绘出一种迷离恍惚的氛围。"叶落"指的是树叶飘落的声音,而"鸣皋处"则是一个有着古老回响的地方;"犹疑昨夜听"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声音的印象,如同昨夜所闻,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情感寄托和艺术创作的自我修养,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