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饮酒二十首并序·其六》
《饮酒二十首并序·其六》全文
魏晋 / 陶渊明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0)
注释
行止:行为举止。
端:种,类。
苟:如果。
相形:互相比较。
雷同:人云亦云,相同。
毁誉:诋毁与称誉。
三季:指夏商周三代的末期。
达士:贤达之人。
尔:那样。
咄咄:惊怪声。
俗中愚:世俗中的愚蠢者。
黄绮:夏黄公与绮里,代指“商山四皓”。
翻译
行为举止千万种,谁是谁非无人晓。
是非如果相比较,毁誉皆同坏与好。
夏商周未多此事,贤士不曾随风倒。
世俗愚者莫惊叹,且隐商山随四皓。
鉴赏

这段诗文是出自唐代文学家陶渊明的《饮中八仙歌》中的片段。诗人以其特有的哲学思考,表达了对世事变迁、是非评判的一种超然态度。

"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 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对世间纷扰复杂的观察,以及对于判断何为真理、何为谬误的困惑。"行" 指的是行动和行为,"止" 则是指停止或静止。"千万端" 形容事情的无限多样性和复杂性。诗人询问,在这纷乱的人世间,谁能真正分辨出真伪?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这两句则描绘了世人的评价标准往往因风气所转而迅速变换的情景。"苟" 通"故",意为假若;"相形" 指的是互相对立的状态;"雷同" 则比喻事物变化之快,如同闪电般迅疾;"共誉毁" 描述的是人们在赞美和诋毁之间的共同态度。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 这两句诗则表明,在古往今来的长河中,这种是非颠倒、人心难测的情况屡见不鲜。"三季" 指的是春秋冬三季,也可比喻时光的流转;"多此事" 则强调了这种现象的普遍性;"达士似不尔" 中,"达士" 指的是有见识、有智慧的人,而"似不尔" 则表明即便是这些人,对于世间的真伪也往往不能正确把握。

最后一句 "咄咄俗中恶,且当从黄绮。" 中,"咄咄" 形容一种鄙视的情感;"俗中恶" 指的是在俗世之中所不齿的污浊和邪恶;而"且当从黄绮" 则表达了诗人对待这种世态的一种超然态度,意即要远离这些庸俗的恶习,而选择遵循古代圣贤的教诲,即使如同追随古代贤士黄帝一样。

陶渊明在这首诗中,以其深邃的哲理和独到的艺术表现力,揭示了人生境遇中的种种矛盾与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声。

作者介绍
陶渊明

陶渊明
朝代:魏晋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猜你喜欢

戏赠石堵二师

青山古木隐禅扃,一炷清香数卷经。

却笑担囊南北客,强寻言语学无生。

(0)

古兴十六首·其九

百草皆有种,风土不可移。

甘辛与美恶,所得自适宜。

东家鲐背翁,前日乃婴儿。

耄倪寄百年,谁可强扶持。

芳华有不实,不实未足悲。

神仙不死药,多采南山芝。

(0)

第一百浮山骨堆颂

嫩草疏斜径,山泉带碧流。

文曾要渭水,列士耻庄周。

(0)

句·其二

沧浪不须濯,缨上本无尘。

(0)

凉轩

盛夏暑已极,此轩凉复生。

天除前吏酷,地借长官清。

种竹风乾树,敲棋月一枰。

方知北窗傲,不独是渊明。

(0)

上林殿院次公·其五

闭门老子卧游山,心去穿云身自閒。

平地散仙曾有号,坐曹为吏亦何颜。

吟诗著屐都无齿,探月开门更不关。

酒后爱逢花后发,花枝好向醉中攀。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赵扩 胡舜陟 窦庠 毛伯温 阎尔梅 刘叉 陈谏 李格非 刘光祖 崔融 呼文如 陈耆卿 曹端 陆树声 吕蒙正 辅广 高珩 董思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