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旗紫盖渡洮河,小队行边景物和。
酥雨尚怜花信晚,春风已上柳条多。
雪消秦岭千峰出,水涨岷江一镜磨。
正是眼前诗意满,还闻陇畔起田歌。
翠旗紫盖渡洮河,小队行边景物和。
酥雨尚怜花信晚,春风已上柳条多。
雪消秦岭千峰出,水涨岷江一镜磨。
正是眼前诗意满,还闻陇畔起田歌。
这首诗描绘了洮州道中的壮丽景色与和谐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命力。
首句“翠旗紫盖渡洮河”,以“翠旗”和“紫盖”象征军队的威严与庄重,同时巧妙地融入了色彩的对比,营造出一种肃穆而又不失生机的场景。洮河作为背景,为这幅画面增添了一抹自然的韵律。
“小队行边景物和”则点明了行军途中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存,暗示了军队与自然的默契相处,也体现了诗人对和平景象的向往。
接着,“酥雨尚怜花信晚,春风已上柳条多”两句,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酥雨轻柔地滋润着花朵,似乎在怜惜晚来的春意;而春风已经吹拂过柳枝,使得柳条更加繁茂。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春日的美景,也蕴含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赞美。
“雪消秦岭千峰出,水涨岷江一镜磨”则将视角转向更广阔的自然景观。随着积雪融化,秦岭的千峰显露出来,展现出雄伟壮观的景象;岷江的水量增加,水面如镜,映照出周围的山峦与云彩,呈现出一幅宁静而壮丽的画面。这两句通过对比与细节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和谐。
最后,“正是眼前诗意满,还闻陇畔起田歌”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深深感慨与欣赏。不仅眼前的景色充满了诗意,连远处的田野上也传来了欢快的歌声,仿佛大自然与人类的生活在这里完美融合,共同谱写着和谐的乐章。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洮州道中自然风光与人文活动的描绘,展现了清末时期中国边疆地区的独特风貌与和谐共生的景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玉堂三老。
唯识王三操。
复许辨三台,更能润、三田倚靠。
自然三耀,攒聚气精神运三车,依三教,永没沈三道。
须通三玉。
方见三清好。
真性照三峰,陡免了、三焦做造。
休论三世,诸佛现前来,得三乘,游三昧,莹莹归三岛。
修行学道,切莫凭婴姹。
只是这些儿,把尘俗、般般不惹。
自然萧索,寂寞与他依,餐残饭,著粗衣,饱暖休相舍。
常从坦荡,守养身躯假。
闲里得真闲,觉清凉、惺惺洒洒。
暗中功行,直待两盈盈,灵明显,做逍遥,师父看来也。
观公形貌,俊爽偏清秀。
慷慨又雄豪,你肯把、清闲拯救。
只知名利,前路做荣华,论文章,说佳吉,衣紫金章绶。
肯来随我,闻早植休咎。
切虑逐波流,但肯还、迷情恋酒。
稍知玄妙,略得悟逍遥,明月里,弄清风,蓬岛同携手。
水中沤起,来往相随走。
旋旋被风吹,便生灭、暂无还有。
忽亡忽聚,*速没人知,如浮世,不坚牢,名利难长久。
诸公早悟,休要迷花酒。
养聚气和神,更认取、三光灵秀。
朝昏调摄,保护结金丹,添真莹,放明光,永得逍遥寿。
修仙慕道,为甚都担阁。
妄想太虚高,皆由骋、外缘欢乐。
内中珍宝,未晓是无为,只夸强,又夸能,夸里还销铄。
非知下手,怎会重安脚。
每谩度饥寒,争似把、阴阳做作。
白纯红赫,光艳灿然殊,一方圆,十方明,方现真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