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古木隐禅扃,一炷清香数卷经。
却笑担囊南北客,强寻言语学无生。
青山古木隐禅扃,一炷清香数卷经。
却笑担囊南北客,强寻言语学无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山中修行场景。首句“青山古木隐禅扃”,以青山和古木为背景,隐喻着禅宗修行的环境,禅扃象征着修行者闭关修行的场所,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静谧庄严的氛围。接着,“一炷清香数卷经”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一柱香烟袅袅升起,伴随着几卷佛经的诵读声,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后两句“却笑担囊南北客,强寻言语学无生”,则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世俗之人的态度。诗人以戏谑的口吻,嘲笑那些四处奔波、寻求言语解释佛法的南北行脚僧人,认为他们过于执着于语言文字,忽略了佛法的真谛——无生,即超越生死的境界。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禅宗精神的深刻理解,也流露出他对现实世界中人们追求表象而非本质的讽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修行场景的描绘和对世俗现象的讽刺,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智慧的推崇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
削成天外三峰,何时落在潜夫手。
开门即见,屏风叠处,夺匡庐秀。
腕底丹青,胸中丘壑,合成杰构。
问蓬莱左股,是谁割取,神山福,容消受。
三见海扬尘后。更巢痕九重扫旧。
归来绿野,买山一角,藏身尽够。
冠盖京华,园林胜慨,可堪回首。
趋梅花破腊,仇池载石,为东坡寿。
馀生如此树,值深秋,萧瑟落江潭。
似杜陵老去,支离南北、飘泊东南。
前度婆娑生意,对此复何堪?
远眺秋江净,露出精蓝。
招呼儿童净扫,与樵青竹里,烹茗清谈。
问归根何处?此理正遐覃。是天时,冬藏秋敛。
向招提,问讯老瞿昙。齐解脱,与坠车醉者理相参!
杜鹃声、精卫恨,国破主恩断。
桂子空山,宿草馀芳甸!记曾璇室瑶房,宠承鱼贯。
从君死,一条组练!那曾见?
荒冢二月清明,村翁新麦饭。
撮土为香,一盏寒泉荐!徘徊断碣残碑,贞妃小传。
也羞杀,新朝群彦!